內蒙古藝術學院歡迎您!
德 高 藝 美 智 圓 行 方

內蒙古藝術學院 2023—2024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

發布時間:2024-12-05 09:41:16  作者:本站編輯  來源:本站原創  瀏覽次數:

內蒙古藝術學院是內蒙古自治區唯一的綜合性普通本科高等藝術院校,前身是創建于1957年的內蒙古藝術學校。1987年,在內蒙古藝術學校的基礎上成立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2001年,與內蒙古大學實現實質性合并。學校于1994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04年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2015年經國家教育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獨立設置為內蒙古藝術學院,2019年被確認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21年獲批自治區“十四五”時期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高校,2023年進入自治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

學校有新華和云谷兩個校區,總占地50.42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9.18萬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總面積12.58萬平方米?,F有黨政單位22個,教學科研單位13個1個碩士點,26本科專業。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況

(一)辦學定位

辦學類型定位:地方性應用型本科藝術院校。

辦學層次定位:以全日制藝術類本科教育為主,積極拓展研究生教育適時開展博士研究生教育。

學科專業定位:以藝術學為主,以音樂與舞蹈學、美術學、設計學、戲劇與影視學、藝術學理論為基點,形成以內蒙古地區民族藝術為代表的特色專業布局。

服務面向定位:扎根內蒙古,面向全國,服務基層。

培養目標定位:培品德優良、技藝精湛、能力突出的應用型藝術人才。

發展目標定位:建設國內有特色、國際有影響的高水平應用型藝術院校。

發展目標:圍繞內蒙古完成好“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要求,依據國家及自治區“十四五”規劃目標,結合學校實際,編制“十四五”發展規劃及本科教育、學科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8個專項規劃,提出“2025年建成特色鮮明、實力雄厚、成果突出、影響廣泛、開放包容的高水平應用型藝術院校,綜合實力躋身全國綜合類藝術院校前列”的目標。

(二)本科專業設置

1.本科專業總體設置情況

學校制定學科專業建設規劃,明確專業建設發展目標、專業設置原則和標準。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要以及學校學科專業定位,對專業進行動態調整。學科專業設置以藝術學學科為主,有藝術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音樂、舞蹈、美術與書法、設計等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6個本科專業25個隸屬于藝術學門類,覆蓋該學科下的5個專業類,包括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設計學;1個隸屬于管理學門類,為工商管理類。有音樂表演(馬頭琴)、音樂表演(長調)、音樂表演(呼麥)、音樂學(非遺音樂傳承)、舞蹈表演(蒙古族舞蹈)、表演(二人臺表演)等54個校內專業,形成與地方文化藝術發展相適應的類齊全、布局合理、有鮮明民族藝術特色的本科專業體系。

2.新增本科專業情況

現有新專業3個,2023-2024學年新增藝術與科技1個本科專業。

3.撤銷、停止招生專業情況

2023-2024學年未有撤銷、停止招生的校內專業。

(三)全日制在校生

目前,學校有全日制在校生6193人,其中本科生4725人,占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76.30%;全日制碩士研究生551人,占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8.90%;附屬中等藝術學校學生888人,占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14.34%。學校折合在校生數為6468.5人。

(四)本科生源質量

2024年,根據教育部新一輪藝術類改革相關政策要求,學校高度重視招生考試和錄取工作,進一步加強了招生工作的組織領導,在學校黨委和行政的領導下,由招生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和監督管理,堅持重要事項“集體議事、集體決策”的原則,及時召開招生工作專題會議和黨委會,對重要事項進行了審議和決策,嚴格做好招生、考試及錄取過程的管理工作。

學校教務處(招生辦公室)負責具體組織實施,壓實各項工作責任,并發布了《內蒙古藝術學院2024年??肌⑹‰H聯考專業招生簡章》,進一步細化了我校藝術類校考專業考試方案、考試須知、考試流程、破格錄取原則,進一步健全招生制度、嚴格考試程序、規范過程管理、強化質量監督,進一步保證招生考試工作公平公正、安全有序,并保質保量完成了2024年招生錄取工作。

2024年,隨著我校辦學實力的進一步提升,學校于2024年首次面向全國招生,其中校考專業音樂表演、舞蹈表演及省際聯考專業表演(二人臺表演)不做分省計劃,總投放普通本科計劃數1127,不分省計劃數259,分省計劃數868。其中藝術類911,普通類186,少數民族預科班(美術類)30。

2024年是教育部藝術類考試改革正式實施之年,根據新的藝術類招生錄取政策,我校校考專業錄取達到普通本科線以上27人(其中音樂表演22人,舞蹈表演5人;音樂表演線上錄取率為13.67%,舞蹈表演線上錄取率6.25%),破格錄取214人。2024年專升本共錄取158人,其中16人為獲獎免試考生。對優質生源的吸引力增強,整體生源質量穩中有升。

從生源分布省區來看,內蒙古自治區是主要生源地,已經逐步形成了立足內蒙古,輻射全國生源分布范圍。從計劃完成情況來看,藝術批次共錄取藝術類911人,預科錄取30人,普通批次180人,計劃完成率99.5%,第一志愿錄取率98.8%。男生375人,女生746人,應屆生986人,往屆生135人。男女生比例約為1:2,分別來自11個民族,生源結構合理。

學校進一步優化招生宣傳工作,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了招生宣傳的多元化,為提升生源質量,優化生源結構。2024年,各專業生源數量充足。

二、師資隊伍與教學條件

(一)師資隊伍數量與結構

學校全面實施人才強校戰略,通過完善人才引進和培養體系機制,搭建教師教學發展平臺,加強政策引導,增加專項經費投入,進一步優化了師資隊伍結構,切實保障了教師教學能力與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有效推動了本科教學改革的深化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學?,F有教職工763人,其中專任教師483人,外聘教師88人;折合教師總數為527人,折合在校生數6468.5人,生師比為12.27:1。

1.職稱結構

專任教師中,“雙師雙能”型教師206人,占比42.65%;教授(包括其他正高級職稱)69人,占比14.29%;副教授(包括其他副高級職稱)151人,占比31.27%;講師(包括其他中級職稱)193人,占比39.95%。職稱結構基本合理。

2.學位結構

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48人,占比9.94%;碩士學位教師336人,占比69.57%;碩士以上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比例為79.51%。

3.年齡結構

在年齡結構方面,專任教師在35歲以下青年教師117人,占比24.23%;36—45歲教師178人,占比36.85%;46歲—55歲教師155人,占比32.09%,56歲及以上教師33人,占比6.83%。45歲以下中青年教師總數為295人,占教師總數的61.08%。教師年齡梯隊合理,注重教師培養和梯隊建設,教師隊伍后勁較足。

4.學緣結構

在學緣結構方面,專任教師中,國外畢業93人,占比19.25%;國內非本校畢業267人,占比55.28%;校內畢業123人,占比25.47%。目前,學校教師中最后學歷為非本校學緣的教師360人,占比74.53%。

5.教授承擔本科生課程情況

根據《內蒙古藝術學院關于教授、副教授為本科生授課的規定》的有關要求,學校堅持教授為本科生授課,規范過程管理。本學年具有高級職稱教師承擔的課程門數為179,占課程總門數的17.15%;其中,學校具有正高級職稱教師有66人,承擔本科教學的具有教授職稱的教師有64人,主講本科課程的教授比例為96.97%。

6.師資隊伍建設情況

1)持續開展師德師風建設

學校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制定《內蒙古藝術學院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辦法及負面清單(試行)》,建立師德失范行為投訴舉報平臺,有計劃地開展各項師德培訓和警示教育活動。成立教師工作委員會,強化師德師風問題處理機制,組織推進全校教職工進行師德師風線上學習,引導教職工嚴格遵守《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開展2023年師德師風考核,將思想政治和師德表現作為職稱評審和崗位聘任的首要條件,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開展新入職教職工準入查詢,勉勵新入職教職工堅守教育初心,努力成為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開展2024年度校級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評選和教師節表彰活動,組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教師節重要講話精神,營造尊師氛圍,維護師道尊嚴,持續提升師德師風建設水平。

2)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

根據自治區及內蒙古藝術學院高層次人才引進相關政策,學校落實“一心多點”人才工作要求,堅持引育并舉、人才強校戰略,堅持“公開招聘、平等競爭、科學評價、擇優引進”的工作原則,不斷創新人才引進機制,靈活開展人才引進工作。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設立人才工作專項資金,確保人才引進各項工作順利實施。提升宣傳力度,力破地域困境,充分利用好區內外招聘會、校際合作、博導推薦、教師引薦等方式,積極聯絡,多措并舉,吸引高層次人才來校工作。改進人才引進工作模式,常態化開展引才活動,提升引才效率。同時積極做好“引、育、用、留”等高層次人才管理和服務工作,注重傳幫帶,縮短人才適應期,解決人才配偶工作及子女入學等實際困難,爭取周轉住房及自治區本級科研政策支持,努力改善教學、科研、創作等條件,為人才發展提供優質平臺。各項舉措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應聘人數增加,遴選范圍擴大有更多優秀人才充實學校教學科研隊伍。

3)注重教師培養培訓

學校重視教師培養培訓工作,定期組織開展專業建設、課程建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教學大賽、成果申報人才培養方案、創新創業等各類培訓,并積極推薦教師參與教育部及自治區組織的各類教育教學培訓,提升教學水平與師德素養。定期開展教師教學創新大賽、課程思政大賽,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比賽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建的目的,推進教學團隊建設,促進教師綜合素質、專業水平和創新能力提升。定期開展新入職教職工崗前培訓,通過講、觀摩、交流等形式,引導新入職教職工盡快完成角色轉變。積極推薦骨干教師申報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師國內訪問學者國家留學委國外訪問學者、自治區“西部之光”訪問學者自治區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特培等各類進修計劃及各級各類人才項目,讓更多的教師獲得了深造機會繼續實施“教師學歷提高計劃”,鼓勵并支持教師到國內外知名高校攻讀博士學位,提升中青年教師學歷層次

4)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建設

學校進一步加大學科專業帶頭人、學術骨干、創新團隊的培育建設工作,投入大量專項資金用于師資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學校有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人;自治區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自治區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1人,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一層次人選4人、二層次人選7人,自治區“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創新創業一層次人才2人,自治區“草原英才”培養人選7人,自治區“草原英才”創新團隊帶頭人2人,自治區“草原英才”滾動支持個人項目2人,自治區級優秀教學團隊5個、教學名師4人、教壇新秀6人,自治區高校優秀思政理論課教師2人,自治區級課程思政研究中心1個。經過持續建設,教師隊伍總量顯著增加,層次不斷提升,結構日趨合理。

7.生師比

★全校數據:2023—2024學年,學校折合在校生數為6468.5人,教師總數為527人,生師比為12.27:1。

★分專業專任教師與本科生情況:

1)文化產業管理專業(120210):專任教師數為12人,外聘教師4人,分專業教師總數14,本科生人數為361人,本科生與分專業教師總數比為25.79:1;

2)藝術史論專業(130101):專任教師數為13人,外聘教師0人,分專業教師總數13,本科生人數為266人,本科生與分專業教師總數比為20.46:1;

3)音樂表演專業(130201):專任教師數為107人,外聘教師31人,分專業教師總數122.5,本科生人數為731人,本科生與分專業教師總數比為5.97:1;

4)音樂學專業(130202):專任教師數為8人,外聘教師2人,分專業教師總數9,本科生人數為131人,本科生與分專業教師總數比為14.56:1;

5)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130203):專任教師數為20人,外聘教師5人,分專業教師總數22.5,本科生人數為51人,本科生與分專業教師總數比為:2.27:1;

6)舞蹈表演專業(130204):專任教師數為18人,外聘教師6人,分專業教師總數21,本科生人數為340人,本科生與分專業教師總數比為16.19:1;

7)舞蹈學專業(130205):專任教師數為7人,外聘教師5人,分專業教師總數9.5,本科生人數為79人,本科生與分專業教師總數比為8.32:1;

8)舞蹈編導專業(130206):專任教師數為6人,外聘教師7人,分專業教師總數9.5,本科生人數為60人,本科生與分專業教師總數比為6.32:1;

9)表演專業(130301):專任教師數為19人,外聘教師8人,分專業教師總數23人,本科生人數為340人,本科生與分專業教師總數比為14.78:1;

10)戲劇影視文學專業(130304):專任教師數為6人,外聘教師0人,分專業教師總數6,本科生人數為100人,本科生與分專業教師總數比為16.67:1;

    11)廣播電視編導專業(130305):專任教師數為9人,外聘教師0人,分專業教師總數9,本科生人數為154人,本科生與分專業教師總數比為17.11:1;

12)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130309):專任教師數為9人,外聘教師2人,分專業教師總數10,本科生人數為188人,本科生與分專業教師總數比為18.80:1;

13)動畫專業(130310):專任教師數為17人,外聘教師4人,分專業教師總數19,本科生人數為358人,本科生與分專業教師總數比為18.84:1;

14)美術學專業(130401):專任教師數為9人,外聘教師0人,分專業教師總數9,本科生人數為94人,本科生與分專業教師總數比為10.44:1;

15)繪畫專業(130402):專任教師數為26人,外聘教師0人,分專業教師總數26,本科生人數為321人,本科生與分專業教師總數比為12.35:1;

16)雕塑專業(130403):專任教師數為6人,外聘教師0人,分專業教師總數6,本科生人數為101人,本科生與分專業教師總數比為16.83:1;

17)書法學專業(130405T):專任教師數為5人,外聘教師1人,分專業教師總數5.5,本科生人數為70人,本科生與分專業教師總數比為12.73:1;

18)中國畫專業(130406T):專任教師數為5人,外聘教師1人,分專業教師總數5.5,本科生人數為83人,本科生與分專業教師總數比為15.09:1;

19)藝術設計學專業(130501):專任教師數為7人,外聘教師1人,分專業教師總數7.5,本科生人數為106人,本科生與分專業教師總數比為14.13:1;

20)視覺傳達設計專業(130502):專任教師數為12人,外聘教師1人,分專業教師總數12.5,本科生人數為246人,本科生與分專業教師總數比為:19.68:1;

21)環境設計專業(130503):專任教師數為6人,外聘教師0人,分專業教師總數6,本科生人數為125人,本科生與分專業教師總數比為20.83:1;

22)產品設計專業(130504):專任教師數為6人,外聘教師0人,分專業教師總數6,本科生人數為69人,本科生與分專業教師總數比為11.50:1;

23)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130505):專任教師數為9人,外聘教師1人,分專業教師總數9.5,本科生人數為121人,本科生與分專業教師總數比為12.74:1;

24)公共藝術專業(130506):專任教師數為7人,外聘教師0人,分專業教師總數7,本科生人數為93人,本科生與分專業教師總數比為:13.29:1;

25)數字媒體藝術專業(130508):專任教師數為7人,外聘教師1人,分專業教師總數7.5,本科生人數為112人,本科生與分專業教師總數比為14.93:1。

(二)教學經費投入

學校立足于本科教學與科研需求,始終堅持教學中心不斷持續優化資源配置,健全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和增加財政投入的長效機制,不斷加強教育經費投入,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加強經費管理,科學合理編制預算,增加本科教學投入力度,提高教學經費的使用。2023年教學日常運行支出1793.18萬元,教學日常運行支出占經常性預算內教育事業費撥款額與學費收入之和的比例為13.49%,生均本科教學日常運行支出3795.08元;本科實驗經費175.91萬元,生均本科實驗經費372.3元;本科實習經費130.72萬元,生均本科實習經費276.65元。學校本科生學費不高,在學校經費比較緊張的情況下,一直堅持教學經費為重,并隨學校收入增加而逐年增加。

(三)基礎設施

學校高度注重硬件環境建設,拓展辦學空間,改善辦學條件,各類教學、實驗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校園教學信息化建設持續推進,為逐年提升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提供扎實保障。

兩校區總建筑面積為191807.78平方米。具體教學行政用房、學生宿舍、食堂、運動場所面積及生均面積,見表3-1。

3-1部分場所面積統計表(2023-2024年)

教學行政用房面積

生均教學行政用房面積

學生宿舍面積

生均宿舍面積

食堂面積

生均食堂面積

運動場所面積

生均運動場所面積

125842.28

20.32

45781.93

7.39

9429.31

1.52

30702.50

4.96

按照教育部2004版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基本辦學條件合格指標要求,我校以上生均面積均滿足合格要求。

我校分兩校區辦學,兩校區總占地面積為504232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積81.42平方米/生,與教育部辦學指標合格要求88平方米/生,還存在差距。較去年相比由于今年招生的擴大,差距逐漸增大。

目前,我校總占地面積50.42平方米其中新華校區占地面積4.7平方米,云谷校區占地面積45.72平方米),產權占地面積為3.82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19.18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約為125842.28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積52123.33平方米實驗室及實習實訓場所面積33121.43平方米,擁有體育館面積5141.91平方米,擁有運動場面積24824.29平方米。

2.教學設施建設

學?,F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23億元,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1.9萬元,當年新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1.07萬元。

本科生教學實驗儀器設備數為3349,合計總值為0.63億其中單價10萬元及以上的實驗儀器設備75),總價值2849.59萬元,按本科在校生4725人計算,本科生生均實驗儀器設備值為13449.65元。

學校各類功能教室齊備,其中有智慧教室48間、琴房233間、舞蹈排練廳21個、表演排練廳7個、畫室72個、計算機教室8間、語音教室3間;擁有基礎實驗室11個,專業實驗室37個,實訓場所50個,省部級實驗教學中心2個;擁有運動場2塊、體育館1個,室內籃球場、網球場共3塊、乒乓球場1塊,室外籃球場、排球場和網球場共11塊。能滿足不同形式教學需要,為教師授課、學生日常訓練提供良好場地。

3.圖書館建設

圖書館總建筑面積11542.12平方米,有密集庫和16個閱覽室(區)、883個閱覽座位,周開放時間100.3小時(中午晚上不間斷開放)。現有紙質圖書52.55萬冊,生均81.24冊;電子圖書13.68萬冊,電子期刊6.40萬冊,擁有中國知網等各類數字資源庫13個,試用數據庫10個,自建資源數據庫3個。

圖書館堅持以讀者為本的服務理念,保證優質環境,積極推進高質量讀者服務建設。通過門戶網站、微信服務號等平臺,提供參考咨詢、圖書信息、數據庫檢索、讀者服務等新媒體服務,為教學科研提供堅實的文獻信息保障。成立圖書館“書香社”學生社團,開展了“書香校園、閱享經典”讀書月主題系列活動,舉辦第七屆“超星杯”共讀一本書活動、書名猜猜看活動”、“閱”見北疆流動書展活動、“巧用知網數字資源助力學術科研提升”主題講座活動等書香校園系列讀書活動,積極營造書香氛圍,讓學生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

4.網絡信息化建設

學校成立“中共內蒙古藝術學院委員會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委員會”,設置智慧校園中心,負責全校信息化管理、運行和網絡建設、維護工作。學?,F有網絡數據標準化機房1個,面積100平方米,建設集中存儲,容量達100TB,互聯網絡接入帶寬41G,賽爾網絡接入寬帶100M。學校投入2043萬元建設云谷校區的無線網絡、5G雙網,完成新華校區網絡更新和云谷校區網絡建設,達到“萬兆核心,千兆到桌面”的硬件架構,校園網覆蓋率100%。在網絡服務和業務功能方面,優化了DNS和VPN服務、強化了平安校園監控平臺,梳理和規范了網站群系統,提供了教學、科研、招生、財務、資產、餐飲、數字化圖書館、檔案管理、期刊管理等各業務領域的多項服務。

目前,我校校園網已經形成光電混合、主干萬兆,有線網絡、無線網絡、移動信號等多種方式互聯的網絡結構,實現了新華、云谷兩個校區全域網絡覆蓋。為全校師生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提供了安全、快速、便捷的網絡環境,在我校的教育教學、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三、教學建設與改革

(一)培養方案

新版人才培養方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教育理念,主動適應國家、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本專業學生就業狀況,深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持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堅持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堅持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強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著力構建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應用型人才。

為進一步體現學校辦學定位,新版培養方案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各專業課程設計體現應用型辦學定位,加強課程與社會(行業)的對接,聘請行業、企業、社會機構等專家參與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實施產教融合,增加通識選修和專業選修課程學分在總學分中的比重,突出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強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增設勞動教育和安全教育學分,將思想政治教育、通識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跨學科教育等貫穿專業教育全過程,全面推行“22352”育人模式,初步建立起較為完備的應用型藝術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二)專業建設

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圍繞應用型辦學定位,堅持“對接需求、規模適當、結構優化、內涵提升”的專業建設發展思路,支持和鼓勵各專業加強內涵建設和特色發展,主動對接區域經濟社會文化需求,優化專業結構,出臺《內蒙古藝術學院專業優化調整改革方案》,加大專業方向向專業建設的力度,積極探索交叉學科專業建設,2023-2024學年新增藝術與科技專業

2023-2024學年,學校積極落實一流本科專業“雙萬計劃”,根據教育廳一流專業建設成效評價工作要求,結合《內蒙古藝術學院一流本科專業實施方案》,完成了4個國家級、1個自治區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建設成效評價工作,扎實穩步推進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工作

目前,在學校26個本科招生專業中,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7自治區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個自治區級品牌專業7個國家級和省部級及以上一流專業占專業總數的50%,專業建設成果顯著

 

內蒙古藝術學院自治區級以上專業建設成果一覽表

建設成果

專業名稱

國家級特色專業

音樂表演

自治區級品牌專業

音樂學、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舞蹈表演、表演、播音與主持藝術、繪畫、藝術設計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舞蹈表演、音樂表演、繪畫、服裝與服飾設計動畫、舞蹈編導

視覺傳達設計

自治區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音樂學、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表演、播音主持藝術、中國畫、

文化產業管理

(三)課程建設

1.課堂教學規模

學校以建設應用型藝術院校為目標,在不斷探索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不斷優化創新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并建立了由通識教育課、專業教育課和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成的三大類課程(通識教育必修課、通識教育選修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選修課畢業論文、實習實訓、第二課堂、社會實踐)的課程體系。

2023-2024學年,學校面向本科生共開設本科課程總門數1044門,本科課程總門次4290門次(音樂學院課程所占比例大),其中,教授講授本科課程門數179門,所占比例17.15%。

本科課程設置情況一覽表

課程類別

課程門數

課程門次數

其中,課程規模

30人及以下課程門次數、占比

31-60人課程門次數、占比

61-90人課程門次數、占比

90人以上課程門次數、占比

通識教育課

112

696

63

343

200

90

專業課

932

3594

3248

323

21

2

合計

1044

4290

3311,77.19%

66615.52%

221,5.15%

922.14%

2.一流課程建設

根據教育部實施一流課程建設“雙萬計劃”和建設要求,落實校內一流課程建設。學校制定《內蒙古藝術學院一流課程建設方案》《內蒙古藝術學院本科課程建設與管理辦法》,明確課程建設目標與課程建設標準。以五類“金課”建設為抓手,全面開展一流課程建設,優先支持有基礎、有優勢、有特色的課程,大力推進課程體系改革,推動課堂革命。通過實施課程負責人制、項目式培育和“精品課程”“一流課程”建設,起到示范引領作用?,F已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4門;有自治區級精品課程6門、自治區級一流課程17門,自治區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門,入選“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上線課程8門,成為中西部慕課聯盟成員單位。

3.思政課程建設

學校積極推進馬克思主義學院標準化建設,以“思政+藝術”為切入點推進思政課堂教學改革創新,深入研討課程思政教學的內容和方式,優化每一門課程的教學大綱,及時將時政熱點、最新理論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建設“6+1+X”思政課程體系,開展專業研討、集體備課等基層教學組織活動,實現“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局面。

不斷強化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學校現有思政課教師16名,積極開展研討交流、教學觀摩和集體備課,建立思政課教師分片指導和聯系制度,打造思政課與課程思政的協同效益。學?,F有自治區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1個,自治區級名師工作室2個,自治區教學團隊1個,自治區級思政課教學名師1名,自治區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門,獲批省級思政教學科研項目13項。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實辦好兩件大事,結合學校、學院重點工作,積極探索思政課堂與社會課堂融合的載體,構建“大思政”格局,營造寓教于樂、潤物無聲的育人氛圍。開展“賡續勞模精神,強國復興有我——勞模工匠進校園”全國示范活動,邀請全國勞動模范、大國工匠李萬君講述“不忘初心、臻于匠心”的奮斗故事,引導師生領悟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烏蘭牧騎藝術團深入基層慰問演出,傳承烏蘭牧騎精神,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開展行走的思政課實踐活動,更是一次紅色基因的傳承與發揚。

4.選修課程建設

學校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根據《內蒙古藝術學院選修課建設與管理辦法》,滿足學生對優質、多樣選修課的個性化需求,學校鼓勵各教學單位逐步增加通識選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學分在總學分中的比重,為進一步落實“22352”人才培養模式,鼓勵各教學單位打破專業壁壘,充分利用線上優秀課程資源與平臺,開設跨專業的選修課,開設烏蘭牧騎藝術實踐課,設置跨專業美育選修課程,聘請行業、企業專家開設選修課,每學期末和學期初組織開展學生線下線上選修課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空間,促進個性化人才發展。

(四)教材建設

1.教材選用和使用情況

以專業應用能力培養為導向,進一步落實《內蒙古藝術學院教材建設規劃》《內蒙古藝術學院本科教材選用與建設管理辦法》文件精神,成立“內蒙古藝術學院教材工作委員會”,校黨委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嚴格教材管理制度,規范教材的組織管理、選用以及建設,每年組織召開校級教材工作會議實行校院兩級教材選用審批制度,重點規范使用“馬工程”重點教材,并對所有教材進行篩查,保證優質教材進課堂。學校設立教材專項經費,加強應用能力培養為導向教材建設。

2.教材編寫情況

學校積極鼓勵教師編著教材,進一步加快專業教材建設的進度。加強教材建設,一是通過項目立項,積極引導全校加強應用型教材建設,2023年立項5項校級教材建設項目,二是鼓勵教師自編教材,2023年出版教材2部

(五)教學改革

1.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學校在緊跟高等教育改革趨勢下,以建設應用型藝術學院為目標,與社會需求和專業學生發展密切結合,體現主動服務國家、自治區和行業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遵循“教學-科研-創作-展演”一體化發展理念,以藝術實踐平臺建設為重點,以蒙古族音樂、舞蹈創演為特色,著力培養應用型人才,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建立思政引領、專業為本、課程為核、研教協同的“思維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2023年,學校推出“22352”培養模式,各專業(方向)課程體系設計要體現應用型辦學定位,加強課程與社會(行業)的對接,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課程體系建設,優化職業生涯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模式,促進勞動教育全面發展,深入探索實踐課程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積極建設虛擬實驗室,聘請行業、企業、社會機構等專家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中,積極探索聯合培養、產教融合、科教結合、校企(地)合作、校校合作等協同育人機制。

2.積極開展教學改革項目的申報工作

2023-2024學年,學校組織開展了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申報立項工作,制定了《2023年內蒙古藝術學院教育改革研究項目立項指南》,指南主要涉及6個大類研究方向,共計立項40項。其中課程思政項目10項,課堂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5項,其他類教改項目15項,共計投入金額14萬元。

3.學校組織第四屆教師教學創新大賽暨自治區選拔賽

2024年3月,學校組織第四屆教師教學創新大賽暨自治區選拔賽,全校共有23位教師報名參加了比賽,比賽在云谷校區隆重舉行。根據自治區高等教育學會要求,此次比賽分新文科組、課程思政組、產教融合組進行,最終分組評出一等獎5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10項,優秀組織獎2項,在第四屆內蒙古自治區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第四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內蒙古賽區)選拔賽中,我校教師分別取得了新文科高級組一等獎1項,新文科中級及以下組、副高組二等獎2項,課程思政組二等獎1項,產教融合組二等獎1項的好成績。

4.落實立德樹人工作情況

學校成立主題教育學習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調研計劃和任務清單,學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重要論述等內容,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不斷探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將《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作為必修教程貫穿于學科專業建設、課程教學、課堂教學全過程。面向全體大學生,開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勢與政策》等必修課程,開好《四史》《國家安全教育》《勞動教育》等選修課程,打造“藝術+思政”育人品牌,推出“劇場里的思政課”“影院里的思政課”“行走的思政課”,實施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六)課堂教學

持續推進“以學生為中心”理念,鼓勵教師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拓展第二課堂活動,營造良好協同育人生態;積極推進啟發式、探究式、探究式、研討式、參與式等,以及推廣小班化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混合式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改變課堂教學生態,改革學生學習考核評價制度,加大過程性考核力度,大力推動課堂革命,激發學生自主回歸課堂;以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教學模式改革項目為核心,深入探索實踐教學模式改革,開展教師與學生、教學與科研、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線上與線下的“多元育人”模式,優化課程體系,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深化課堂模式改革,創新教學手段。學校教師能熟練使用雨課堂、超星學習通等教學平臺,充分利用超星爾雅、智慧樹、學堂在線等網絡教學資源,積極嘗試和創新線上教學方式,為探索建設MOOC、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一流課程等建設積累了更多教學資源和教學基礎。課堂教學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大部分,理論教學多以教師主講、師生互動等形式展開,輔以現代化教學手段。實踐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突出項目教學方式,通過策劃和組織實施各類活動完善課程所含知識結構。

通過建設在線開放課程,創新教學模式,更新教學理念,推動教學方法改革,實現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以課堂教學為主向課內外結合、以結果評價和過程評價相結合的教學思路轉變。利用在線教學的優勢加強理論類和實踐課程研究,加強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金課建設,促進了教師信息化應用技術和能力的提升,也推動了各學科在線課程的建設與發展。

(七)實踐教學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是實踐教學,學校堅持把實踐教學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確定實踐課程及課程中實踐教學比重,明確實驗室課程設置,明確實踐教學時間,統籌校內實踐資源與校外實踐基地資源的共享,將實踐教學貫穿在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的全過程,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內外實踐活動,積極鼓勵師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藝術展演活動、大學生創新項目等活動。

1.完善實踐教學體系,規范實踐教學

學校制定并落實《內蒙古藝術學院實踐教學管理辦法》《內蒙古藝術學院實驗教學管理辦法》等制度,不斷完善由通識教育實踐、專業教育實踐、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各學院藝術實踐品牌活動共同構成的實踐實訓教學體系。各專業(方向)課程體系都加強實踐教學力度,原則上每門課程實踐教學學時應不少于該門課程總學時的20%;各專業(方向)實踐教學占總學分(學時)的比例不少于30%。目前,學校專業平均總學分157.79,其中實踐教學環節平均學分80.77,課程實踐教學學分與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學分之和占總學分數對51.19%。

2.規范實驗教學過程,優化實驗教學水平

在學校實驗室安全領導小組的領導下,不定期組織召開實驗教學工作會議,定期開展實驗室教學安全檢查工作,規范實驗室管理相關制度,逐步提高我校實驗教學質量。2022-2023學年開設實驗的專業課程931門次,開設一定數量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學?,F有基礎及專業實驗室48個,其中開放性實驗室31個,開放比例為83.8%;擁有自治區級實驗教學中心2個,實驗技術人員25名,實驗實訓指導教師300余人,基本滿足教學需要。2023年,省部級虛擬仿真實驗項目4項。

3.優化實踐基地,服務社會發展

2023-2024學年,學校積極推動校外合作,加大實習實訓實踐基地建設力度。加強校地合作,與政府、企事業單位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學校與省內外企業、事業單位、地區政府等建立協作關系,建立了一批校企合作實習實訓基地,有效保證各專業的實踐教學需求。在實習實訓中,按照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注重學生學習研究領域、專業特點與實習實訓任務的對應度,實現學有所用。學?,F有校內外實習實踐基地168個,2023-2024學年學生參與校外實習實訓的基地有85個,接納學生1728人次,有393名校外指導教師參與實習指導。

4.藝術實踐活動多樣,成果顯著

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打造藝術實踐品牌。積極落實《內蒙古藝術學院藝術實踐場地管理規定》,不斷完善各類排練、演出和比賽的管理規定,逐步提高藝術實踐的管理和服務質量。通過舉辦天籟草原音樂節、新枝初放舞蹈比賽、學生戲劇節、風景寫生作品展、設計盛宴視覺藝術文化節、民族題材原創動漫作品大賽、創意策劃大賽、經典詩文誦讀大賽、規范漢字書寫大賽等一系列藝術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的各類平臺,成為學生淬煉實踐能力的重要舞臺。

5.服務基層文化,推進烏蘭牧騎活動

學校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烏蘭牧騎事業發展重要指示精神,成立大學生烏蘭牧騎隊,通過發揮專業特長,傳承烏蘭牧騎精神,助力自治區文藝創新,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讓“烏蘭牧騎精神”更好地播撒在廣大青年學子心中。學校積極落實《內蒙古藝術學院“烏蘭牧騎藝術團”建設方案》,堅持社會實踐與人才培養目標相契合,與學生思政教育、專業學習、社會服務、就業創業等相結合,提升實踐育人成效,優化我校“烏蘭牧騎”團隊建設,提高“烏蘭牧騎”服務質量和水平。

近年來,學校已組建20多支校院級烏蘭牧騎團隊,赴二連浩特、包頭、巴彥淖爾等地邊防連隊、工礦企業、街道社區、農村牧區等,廣泛開展惠民演出、衛國戍邊社會實踐、愛國主義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等70余場,引導青年學生在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提升了專業技能、了解邊疆建設發展成就,更深切體會到藝術來源于生活,更應該回歸于生活、服務人民。此外在自治區“三下鄉”社會實踐中多名師生和多個團隊受到表彰。學校獲得自治區“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優秀組織獎”。

(八)畢業論文(設計)

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是本科教學計劃規定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學校制定《內蒙古藝術學院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管理辦法》《內蒙古藝術學院本科畢業論文檢測辦法》等制度,規范畢業論文(設計)管理流程,明確畢業論文指導資格、指導學生人數及選題要求,學校試點推進維普畢業論文(設計)管理系統,做到“選題規范、指導規范、格式規范、答辯規范”全過程信息化監管與存檔。對2024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開展論文選題、開題、教師指導、審核、檢測、答辯評分等環節全流程管理,嚴把畢業論文質量關。2023屆畢業生論文選題總數1153個,其中在實驗、實習、實訓和藝術實踐、社會調查等社會實踐中完成的選題數量為1062個,占總數的92.11%,實現50%以上畢業論文(設計)在實驗、實習等事件中完成標準。

2024年,學校共有319名教師參與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工作,其中有采取雙導師完成指導任務,還聘請校外教師擔任指導教師,2024年,組織優秀畢業論文和指導教師評選活動,共評出優秀本科生畢業論文31篇。

(九)國際合作教育

1.積極搭建中外合作辦學平臺。

在鞏固與國外已簽約合作院校的基礎上,學校相繼與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白俄羅斯國立文化藝術大學、馬來西亞林國榮創意科技大學、蒙古國音樂舞蹈學院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為師生提供訪學、學歷提升、交流展演等平臺。

2.提升師生國際化能力水平。

進一步堅持“走出去、請進來”雙向交流機制,一是學校派師生一行22人赴香港參加家鄉市集嘉年華活動,參與香港地區社會聯誼、與香港青年樂團開展交流,切實提高了我校專業教學水平、開拓師生視野、拓展藝術實踐展演維度。二是繼續開展與韓國啟明大學交流合作項目,2023—2024學年,學校已派出18名學生赴韓國啟明大學進行訪學、2+2等聯合培養項目。三是為促進蒙港兩地學生交流,學校與自治區青聯共同接待香港生涯規劃協會青年文化交流考察師生團兩批次,共接待98人次。四是成功選派1名教師赴國外高校任教,提升我校教師國際化教學經驗和水平。

3.增進國際交流演出,傳播地域文化藝術

一是積極參加國際交流演出活動,成果頗豐。學校參加教育部委托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與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經濟大學合作開展的“2023中俄大學生藝術聯歡節”活動,學校報送節目獲得金獎。師生在新加坡國際舞蹈節、“蒙古國人民藝術家、歌劇藝術家、作曲家、Enkhtaivan”杯首屆國際聲樂大賽等多個國際賽事獲獎。

二是選派教師赴法國參加國際印刷協會67屆年會、赴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參加2023年澳大利亞中國研究協會雙年會,赴澳門科技大學進行交流考察等。學校通過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演出,不斷傳播中華文化和中國藝術之美,在世界藝術領域自覺樹立中國氣派、中國風范。

(十)創新創業教育

1.以賽促教促學,增長智慧才干。

繼續實施“雛鷹計劃”,培育39個基礎好、實踐能力強的優秀項目和優秀團隊。調動師生參與大學生創新大賽積極性,全校共有246個項目在全國大學生創業服務網上報名參賽,參賽學生1427人次,參與指導的教師219人次。校賽評出金獎12項、銀獎23項、銅獎37項。區賽共獲銀獎1項、銅獎4項。布局產業賽道項目3個,推薦設計學院的產業賽道項目“蒙好物文創--北疆文化核心IP融創者”參加區賽網評。

2.做實大創項目,提升雙創能力。

第九屆“大創項目”報名總數70余項,國家級、自治區級、校級項目分別獲批5個、17個、20個。參與學生248人次,參與指導教師93人次,其中校外指導教師8人。完成2023年度31個立項“大創項目”結題工作。繼續在大創項目中實施定點招標項目,師生們主動走進和林格爾縣、呼和浩特退役軍人創業園、河北省辛集市新城鎮華北聯合大學束鹿舊址調研并對接需求,積極以當地非遺傳承保護和紅色文化傳播的實際需求為選題進行大創項目申報。161位同學獲得創新學分。1個大創項目入選第十七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年會展。

3.推進課程建設,加強師資培訓。

完成學校第二批10門雙創專創融合課程結題驗收。為切實幫助教師提升專創融合意識和課堂教學設計創新能力,培育形成特有的創新教育文化,我校圍繞“創新六力模型”主題,在新華校區舉辦了現場教學培訓。

4.重組雙創社團,創新活動形式。

精心策劃并成功舉辦了兩場別開生面的讀書報告會,特別邀請雙創學習實踐的優秀典范分享創新創業實戰經驗與成長感悟。兩場報告會共計吸引了約200名學生積極參與。不僅有效促進了協會內部成員之間的深度交流與思想碰撞,還極大地增強了協會作為創新創業人才聚集地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5.建設眾創空間,助力雙創實踐。

完成了云谷校區眾創空間二次裝修的招標和審計工作,并監督施工方完成了二次裝修工作,目前眾創空間裝修工作已經進入結項審計階段,正在推進空間設備采購工作。

四、專業培養能力

專業培養目標

學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五育并舉的教育體系,堅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教育理念,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持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堅持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堅持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適應社會與行業發展需求,能力突出、素質優良,具有創新精神與人文情懷的應用型藝術人才。

各學院依據學校人才培養總目標,準確定位各專業培養目標。各專業經過深入調研和全面地論證,結合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總結長期以來本專業人才培養的經驗,科學、準確地確定專業培養目標,明確本專業主要是面向什么領域、產業、行業和崗位等培養什么類型和層次的人才,制定和完善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提高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專業特色與優勢

1.專業類別多樣,結構布局合理。

學校目前有26個本科專業,分布于藝術學和管理學2大門類學科,主要是藝術學學科。藝術學一級學科覆蓋5個一級學科和1個工商管理類學科,共設置54個校內專業。校內專業設置彰顯民族藝術特色,特別是蒙古族舞蹈、民族音樂傳承、長調、馬頭琴、呼麥等,專業設置符合學校定位,已經形成與地方經濟文化社會藝術發展相適應的特色顯著、布局合理、有鮮明民族藝術特色的本科專業體系。

2.一流專業建設成效突出。

目前,擁有國家級特色品牌專業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7個、自治區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個,學校以新思想、新理念、新技術、新標準、新體系為引領,持續加強專業建設,加大投入、改善條件,制定本專業三年建設發展規劃,以扎實的建設迎接驗收工作。

3.專業教學模式多樣,凸顯實踐教學特色。

學校依托自治區豐厚的文化資源,強化內涵,注重實踐,深挖特色,積極弘揚烏蘭牧騎精神,大力發展以長調、呼麥、馬頭琴、蒙古舞等為代表的特色專業方向,高揚烏蘭牧騎“紅色文藝輕騎兵”的旗幟,培養“一專多能”應用型藝術人才,積極建立起教學與實踐、課堂與舞臺、學校與社會聯動的育人格局,利用特殊專業,積極開展惠民演出和公益服務,在藝術實踐中鍛煉專業技能、傳承紅色基因、貢獻青春力量,事跡被各級媒體廣泛報道,藝院學子良好精神風貌廣受贊譽。

音樂與舞蹈學科歷史悠久,是學校最早設立的學科之一,2021年獲批自治區提質培育學校建設項目,2023年獲批自治區第二輪一流建設學科。在第五輪學科評估和全國專業學位水平評估中,音樂與舞蹈學一級學科和舞蹈領域的排位均進入全國前40%。音樂表演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音樂表演、舞蹈表演、舞蹈編導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蒙古舞、民族音樂組合與實踐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實現蒙古族音樂舞蹈教研創研高峰,形成特色鮮明的學科專業格局。

學校遵循教學、科研、創作、表演一體化發展理念,以藝術實踐平臺建設為重點,以民族音樂、民族舞蹈創演為特色,以校地、校企合作為延展,建立了思政引領、專業為本、課程為核、研教協同的“四維一體”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組織實施長調、馬頭琴、呼麥、舞蹈編創、蒙古族禮服設計、民族題材動漫一系列民族藝術傳承轉化的大型人才培養項目,推出了一批高水平藝術成果,為構建具有北疆文化特色的藝術學學科體系、話語體系作出了積極貢獻。

五、質量保障體系

(一)人才培養中心地位

2023年,學校致力于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工作,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學生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的教育理念,全面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培養理念,將人才培養作為學校的根本任務,把教學工作作為學校的中心工作,把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聚焦高標準人才培養體系,著力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學校堅持教學中心地位,嚴抓本科教育教學工作,將教學經費投入、教學條件改善、教師隊伍建設、專業結構調整等列為黨委會、院長辦公會、專題會議的重要議題,落實校領導聯系教學單位、領導干部聯系學生、領導干部聽課等制度,深入教學一線,加強對教學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社會需求,深化教學改革,積極拓展人才培養的內涵式發展、特殊發展、創新發展和合作發展,強化協同育人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和質量。

(二)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學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以本科教育為根本,加強質量文化意識培養,堅持以學生發展為導向,構建組織系統、質量標準系統、教學運行系統、質量監控評價系統、教學質量信息收集和反饋系統,建立“學校-部門-學院”三級質量責任體系,嚴格規范各教學環節質量標準,實現教學進一步發展,人才培養質量進一步提高。

1.質量管理隊伍不斷壯大

校黨政負責人是學校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學校黨委會、院長辦公會是教學質量保障工作的領導決策機構,不定期召開工作會議,聽取教學工作匯報,對學校的辦學理念、指導思想、人才培養、質量監控等進行決策。各職能部門負責師資隊伍、教學經費、教學條件、圖書資料、校園網和社會資源等資源的配備和管理。教務處及二級學院為質量保障體系主體,對教學過程、教學管理、學生活動等育人過程進行組織和管理,對教學運行實際效果實施指導、監控、督導及評估,并及時做好反饋和改進工作。

1)教學管理隊伍

學校實行校、院(部)兩級教學管理體制,現有專職教學管理人員45人,其中校級教學管理人員19人,院級教學管理人員26人;高級職稱占比37.78%,碩博學歷占比84.44%,45歲及以下人員占比73.33%,結構基本合理。教學管理人員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有效履行管理職能,保證教學工作有序運行。

2)教學督導隊伍

學校堅持實行校、院兩級教學督導制度。學?,F有校院兩級教學專兼職督導40人,校級督導員10人,每個學院配備督導員2-5人,教學督導隊伍逐步走向穩定,質量工作隊伍的持續壯大,不斷強化教學督導工作的“督”與“導”,為質量保障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2.教學管理制度逐步健全

學校制定了《內蒙古藝術學院本科專業評估管理辦法》《內蒙古藝術學院本科學生教學信息員管理辦法》《內蒙古藝術學院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評估工作管理辦法》等制度并嚴格執行,編制《內蒙古藝術學院本科教學管理制度匯編》,有效促進教學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切實保證了學校教學工作的健康運行。

(三)質量監控

學校建立由目標決策系統、組織保障系統、質量標準系統、教學運行系統、質量監控系統、教學質量信息收集和反饋系統組成的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圍繞教師教學、教學管理、學生學習等方面,多措并舉落實教學質量監控工作,初步形成閉環管理。

1.推進管辦評分離,成立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中心

為了進一步加強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監控,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教育部“以本為本”“管辦評分離”要求,加快學校教育教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科學、客觀、公正、公平地評估和監測學校教育教學發展現狀,更好地促進學校教育教學宏觀管理與決策的科學化,2024年,學校成立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中心,專門負責對學校全日制本科教育教學與教學質量進行監測、督導、評估、反饋和調控。

2.加強教學檢查。

開學初期以穩定教學秩序為目的,通過開學校領導查課、督導查課、領導干部聽課、聯合檢查等治理機制,主要檢查教學準備情況、學生出勤情況、教學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中期以確保教學質量為目的,重點檢查各個教學環節的執行情況,督促各教學單位認真落實教學檢查工作,撰寫教學檢查報告,同時積極開展專項教學檢查工作;學期末檢查以整頓教風、學風為目的,主要檢查考風考紀情況,召開教學工作會議,總結學期教學工作,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提出解決方法,以期從根本上改變教學紀律松懈的頑固積習,切實扭轉學風、教風。

3.堅持多種形式的評價機制,強化日常監控。

一是健全領導干部聽課制度。各部門及教學單位處級領導干部每學期應完成一定的聽課學時,并認真填寫《內蒙古藝術學院領導干部聽課記錄表》,通過深入一線課堂,直接了解課堂教學環節的質量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掌握師生對教學工作的意見和要求,2023-2024學年,學校處級及以上領導干部聽課為816學時,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二是完善學校督導查課和聽課機制。根據《內蒙古藝術學院教學督導工作辦法》,校院兩級教學督導每學期應完成聽課不少于30學時,督導各教學單位的課堂教學質量,深入教學一線,采取聽課、查課、座談、調研等形式,實時對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檢查和督導,2023-2024學年,教學督導聽課1332學時,及時發現和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效地強化教風、學風的建設。

三是教師同行評教。每學期末,各教學單位組織開展本單位教師進行同行評教,也可以邀請行業專家參加。教師可以從專業角度審視同事的教學水平,為教師提出參考意見,并能客觀判斷課程教學是否達成教學目標,促進內部教學交流與溝通,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四是學生評教。它是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主要手段,也是高校最普遍的教學質量評價方式。每學期末,學校通過教務系統組織學生開展評教活動,把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反映出來,幫助和促進教師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2023-2024學年,本科生參與評教91137人次,及時將學生評教結果反饋至各教學單位,針對課堂教學情況,提出有建設性的整改措施。

4.建立質量標準,規范運行機制

2023-2024學年,學校圍繞本科教學工作,制定課堂教學、實驗教學、畢業論文(設計)等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不定期開展教學檢查和專項評估工作,通過查課、聽課、評教等工作,規范執行教學計劃和開課計劃,嚴格履行調停課工作流程,嚴格規范教材選用和審查工作,確保主要教學環節的教學質量,促使質量標準落到實處。

5.健全質量監控過程,完善監控機制

學校實施校院兩級教學質量監控機制。二級學院是本教學單位的質量監控主體,及時監控、發現在專業建設、教學管理、教學過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反饋和解決,教務處研制教學管理制度和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嚴格教學各個環節過程管理,制定教學管理工作流程,切實推動學校教學質量長效監控機制的實施,保證本科教學有序地運行。

6.信息反饋及時,持續改進

我校教學信息反饋方式主要有:師生座談會、教學工作會議、問卷調查、教學檢查、督導督查及教學督導簡報。不定期召開教學協調會、工作例會,通報教學運行方面情況,每學期末都會學生座談會,以學生為主體,聽取學生對課堂教學、教師及教學條件等方面的建議,2023年-2024學年,收集各類反饋問題149條,針對反饋的意見和存在的問題,督查落實和整改,促進有效教學,進而實現教師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基本狀態數據分析利用

學校通過填報《高等教育事業統計報表》《全國高校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本科教學質量報告》數據,對照《本科教學合格評估指標體系》《普通高等學?;巨k學條件指標》進行比對分析、信息采集、數據處理、狀態分析與調控監控,及時把握學校發展態勢,通過多形式的數據分析,對學校進一步的教學建設與改革提供數據支撐,對各教學工作的改進和教學資源的分配起到重要的導向作用。

(五)推進各類評估,完善自我評估機制

開展自我評估工作,形成成常態監測機制。2023-2024學年,學校在領導聽課、教學督導、教學檢查、評教等一系列制度的基礎上,開展校內各類評估。2023年,組織開展院(系)教學工作評估、本科生畢業論文評估等工作,邀請專家進行評審,及時發現專業建設中存在的薄弱環節,為一流專業全面建設提供理論依據。

(六)質量改進

建立教學質量監控反饋持續改進機制。學校初步建立教學信息反饋和持續改進機制,收集日常教學監控信息、學生教學信息員反饋信息、師生座談會信息、教學評價信息等,歸納整理分析,及時向教學單位提供教學反饋信息,增強教學質量監測結果的運用,為改進教學和教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撐,使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閉環運行更加高效。

六、學生學習效果

(一)學習滿意度

學校秉承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通過校風學風建設、教育引導、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完善學分制度、選修課知道、轉專業制度、學業幫扶制度等,擴大學生課程和專業選擇自主權;通過不斷完善教學基礎設施、提升圖書館利用率,增加學生投入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滿意度。

2023-2024學年,學校組織開展畢業生滿意度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課程設置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本科期間所構建的知識層次與知識結構、公共課教學效果、專業基礎理論課、史論課教學效果、專業基礎知識及知識面、實驗與實踐技能、畢業設計(論文)對綜合運用知識與技能、培養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作用、計算機應用能力、外語應用及能力表達等,參評率67.9%,畢業生對各項具體調查內容的滿意度均在98%以上

(二)本科生轉專業情況

2023-2024學年,轉專業學生5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數比例為0.11%。

(三)應屆本科生畢業

2024年內蒙古藝術學院本科預計畢業生總數1185人,符合畢業條件人數1136人,占應畢業學生總數的95.86%。不符合當年畢業條件人數46人,占應畢業學生總數的3.88%,本科生學位授予率為99.82%。

(四)升學情況

2023-2024學年,學校高度重視學生考研升學工作,開設相關選修課程,強化考研指導和保障,為我校學生考研提供大力支持。2024年,我校本科畢業生考研錄取總數為47人,其中國內升研35人,出國留學12人。

(五)體育體質健康測試情況

2023-2024學年,我校參與體質測試本科生4323人,測試合格人數3762人,體質測試達標率87.02%,其中2024屆畢業生測試達標率為98.57%

(六)學生獲獎情況

2023-2024學年,本科生專業學習效果顯著,學生積極參加各類賽事活動,并取得優異成績。獲國家級學科競賽獎勵數為14項,獲省部級學科競賽獎勵數為24項;本科生獲國際級文藝獎勵數為12項,本科生獲國家級文藝獎勵數為83項,省部級文藝獎勵數79項;學生創作、表演代表性作品省級及以上大型作品11項,中型作品4項,小型作品18項。

(七)畢業生就業情況

1.強化資源統籌,完善協同機制。

全面落實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校院兩級就業工作“雙組長”領導機制。認真落實2024屆全國、全區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精神,動態研判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動員部署我校2024屆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共計召開5次校級2024屆畢業生就業工作專題會議,印發《內蒙古藝術學院2024屆畢業生就業促進工作實施方案》等6個就業指導相關文件;各學院制定院級就業工作方案,召開院級就業專題會議、推進會議、調度會議30余次。

2.增效校園招聘,加強供需對接。

開展19場校園招聘活動,包含7場線下招聘,12場網絡招聘。參會企業427家,招聘職位數1882個。以“春迎優企職等你來”為主題,開展“小而精、專而優”專場宣講洽談8場,參與企業15家。相比去年,我校的招聘會質量、提供可投遞職位數、招聘人數、宣講會、就業指導活動數量都大幅增加。

3.深化訪企拓崗,全員促進就業。

結合畢業生就業需求,我校加強與園區、企業和用人單位對接,依托我校校級、處級領導干部聯系院系制度體系,做到全員促就業,聚力謀發展,切實穩定原有合作關系,擴大新增走訪范圍,增強訪企拓崗的實效性及崗位利用率。細化走訪用人單位、開拓用人單位注冊平臺目標指數。共計完成訪企拓崗183家,新增119家用人單位注冊內蒙古24365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

4.堅持用心用力,細化就業指導。

以就業育人為落腳點,緊跟畢業生需求,采取先調查、后落實的方針,根據調查結果安排就業指導活動。完成“齊筑藝夢就業大講堂”系列講座、春季“第一課”系列講座、“春風化策、助力前行”大學生就業政策宣傳周、“藝夢遠航”系列講座、“藝夢啟航”生涯活動月、第三屆“就業啟航、職通未來”就業指導系列活動、“揚帆起航青春聚力正當時”就業指導活動月。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旨在緊抓求職關鍵期,提升畢業生求職技能;緊跟國家政策,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去,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組織開展西部地區人才引進宣講工作4次、開展內蒙古自治區2024年選調生審核推薦,完成226名學生的推薦工作。

5.重視精準施策,做好就業幫扶。

持續關注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身體殘疾、專升本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充分發揮“校、院、系、班”“專任教師、輔導員、行政管理人員”多級聯動機制優勢,跟進落實“一人一檔”“一人一策”幫扶舉措,確保我校2024屆65名就業困難畢業生,每一位都得到有效幫助。根據內蒙古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關于進一步做好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發放工作的通知》(內人社辦發〔2019〕179號)要求,為我校符合條件的2024屆本碩畢業生,申報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12.15萬元。

6.立足專業特點,創新工作方法。

針對藝術類專業特性,創新方法精準發力,運用“S+N”多元就業指導服務模式,以就業服務+多種活動(指導、宣講、雙選、交流座談等)精準發力的方式,搭建學校-用人單位-人力資源機構多方聯動的平臺,精準促進校地、崗位對接,助力畢業生順利求職。完成15家企事業單位的就業服務+指導+招聘+交流座談,效果初顯。

7.夯實基礎工作,優化服務體系。

及時完成檔案整理郵寄、畢業去向登記、組織招聘會等日常性工作,就業工作程序規范、統計準確、按時高效。建立2024屆表演類、視覺類專業畢業生就業信息群,累計推送就業信息350余條。依托內藝學生就業工作處公眾號、內蒙古藝術學院就業信息網發送就業信息1300余條,發布就業職位1500余個。

七、特色發展

(一)教學科研、創作展演,多元互動、融合發展

內蒙古藝術學院自建校以來,依托自治區豐富的區域特色藝術資源和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始終秉承堅持以培養國家、區域亟需的藝術人才為己任的優良辦學傳統,形成了立足內蒙古、傳承與發展以蒙古族藝術為代表的北方少數民族藝術、繁榮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鮮明辦學特色,被區內外譽為“民族藝術人才的搖籃”,累計為內蒙古自治區及部分省市區培養了5萬多名各級各類藝術人才,這些畢業生活躍在國內外文化藝術領域,許多人已成為藝術院團、廣播電影電視部門的業務骨干,有的在國內外藝術領域產生了較大影響。

學校秉承“彰顯特色、強化優勢、多元互動、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以建設“教學、科研、創作、表演四位一體,服務、交流功能并舉,國內高水平、特色鮮明的高等藝術學院”為目標,始終立足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自治區文化強區建設的需要,不斷改革創新、突出辦學特色、強化辦學優勢、注重內涵發展,學校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層次和水平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科研、創作、展演實力顯著增強,高等藝術教育事業取得了顯著成績,為繁榮傳承民族民間藝術,推動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高揚烏蘭牧騎“紅色文藝輕騎兵”旗幟,培養“一專多能”應用型藝術人才。

學校有以國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課研究專項項目“烏蘭牧騎精神融入藝術類高校課程思政改革研究”為代表的一系列研究闡釋烏蘭牧騎優良傳統與紅色精神的科研成果,在學界產生重要影響??蒲谐晒袡C融入專業課程和實踐環節中,充分發揮烏蘭牧騎精神育人作用,建立起教學與實踐、課堂與舞臺、學校與社會聯動的育人格局。學校建有烏蘭牧騎特色實踐班,根據地方烏蘭牧騎人才需求訂單式培養人才。建立聯合培養基地,組織學生深度參與烏蘭牧騎各項工作,培養集唱、奏、演、舞多技能于一身能力。

學校成立北疆烏蘭牧騎藝術團,積極開展惠民演出和公益服務,在藝術實踐中錘煉專業技能、傳承紅色基因、貢獻青春力量。2023年,我校北疆烏蘭牧騎藝術團先后深入到二連浩特、巴彥淖爾、烏蘭察布等地先后慰問演出,是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把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構筑得堅不可摧”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體現,是我校師生用藝術的力量激勵北疆軍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守好邊固好防,發揚烏蘭牧騎紅色文藝輕騎兵的優良傳統,為打造祖國北疆更加亮麗的風景線工作力量。

(三)創新課程思政建設模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學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發揮專業特色,不斷優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載體形式,通過創演好的藝術作品,打造“燈光下、舞臺下”的思政課教育模式,我校創作展演“北疆禮贊—劇場里的思政課”“北疆兒女心向黨—劇場里的思政課”“探訪歷史遺存—行走的思政課”等多種形式,以“課程思政+專業思政+劇場思政+創作、表演藝術實踐”=最終導向“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為核心,以智慧的課程方式推出內蒙古藝術學院專業特色以及原創、表演、獲獎、社會實踐的成果,以“三北精神”“蒙古馬精神”等精神品質為引領,通過再現北疆大地紅色故事,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以藝釋史,以藝明理,以藝增信,展現北疆兒女責任擔當和精神品質,進一步體現我校藝術實踐的高水平和辦學亮點。

八、存在的問題

1.應用型轉型發展成果尚待有效總結凝練。

學校在應用型轉型發展中,多年來已形成學校辦學特色且成效顯著,但凝練總結還不到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還需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合作的教育教學機制也有待進一步健全;服務社會和區域發展的能力還需進一步提升。

2.師資隊伍建設需進一步加強。

需要進一步優化師資隊伍結構,特別是師資隊伍年齡、職稱結構;需要加強學科專業教學團隊和基層教學組織建設;急需推進創新創業教師隊伍,青年教師培養體系不完善;各專業師資配置不均衡,制約共同發展。

3.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

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還需進一步健全,對部分教學活動和環節的質量監控把關不足;各二級學院對質量保障的內涵理解不充分,對質量標準理解還存在偏差,教學質量監控綜合評價體系不完善,尚未全面建立教學質量監控的閉環管理;學校教學信息的反饋機制不健全。

 


附件1

         內蒙古藝術     (學院)本科教學質量報告支撐數據表格

一、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比例

1.各類學生整體情況(1)

普通本科生數

普通高職(含專科生數

碩士研究生數

博士研究生

學歷教育留學生在校生數

普通預科生數

本校中職在校生數

其他(1)

全日制在校生數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比例(%)

全日制

非全

日制

全日制

非全

日制

4725

0

551

0

0

0

0

29

888

0

6193

76.30

注:各類學生統計時間截點與基本狀態數據采集一致。

2.各類學生整體情況

成人業余本專科在校生數

成人函授本??圃谛?/span>生數

網絡本??圃谛I?/span>

其他(2)

折合在校生數

0

0

0

0

6468.5

 

3.少數民族學生情況

少數民族學生數

總計

研究生

本科生

??粕?/span>

預科班

1584

170

1385

0

29

二、教師數量及結構

1. 職稱結構(總體情況)

專任教師總數

教授

副教授

講師

助教

其他正高級

其他副高級

其他中級

其他初級

未評級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483

59

12.22%

106

21.95%

144

29.81%

0

0

10

2.07%

45

9.32%

49

10.14%

3

0.62%

67

13.87%

 

2.學位結構(總體情況)

專任教師總數

博士

碩士

學士

無學位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483

48

9.94%

336

69.57%

58

12.00%

41

8.49%

3.年齡結構(總體情況)

專任教師 總數

35歲及以下

36-45

46-55

56歲及以上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人數

比例(%)

483

117

24.23%

178

36.85%

155

32.09%

33

6.83%

4.學緣結構(總體情況)

專任教師總數

具有外校學緣

境內(人)

比例(%)

境外(人)

比例(%)

483

267

55.28%

93

19.25%

5.各類教師結構(分專業情況)

序號

專業代碼/專業大類

專業名稱

專任教師數

職稱結構

學位結構

年齡結構

學緣結構

近五年新近教師數

教授(人)

副教授(人)

博士(人)

碩士(人)

35歲及以下(人)

外校(境內)(人)

外校(境內)(人)

1

130301

表演

19

3

1

2

13

5

7

5

3

2

130309

播音與主持藝術

9

2

1


8

4

6


4

3

130504

產品設計

6


3


6

3

5

1

3

4

130403

雕塑

6


2

1

2

1

6


1

5

130310

動畫

17

1

4

2

13

1

8

2

4

6

130505

服裝與服飾設計

9

1

3


8

3

8

1

2

7

130506

公共藝術

7

2

2

2

3

1

4

2

1

8

130305

廣播電視編導

9

1

2

2

7

4

7

1

3

9

130503

環境設計

6


3


6

2

3

1

3

10

130402

繪畫

26

8

11


22

4

18

3

3

11

130401

美術學

9


2

5

3

2

6

1

5

12

130502

視覺傳達設計

12

3

2

1

11

4

10

1

3

13

130405T

書法學

5




5

3

4


3

14

130508

數字媒體藝術

7


3


7

2

3

2

3

15

120210

文化產業管理

12

4

1

2

10

5

7

5

6

16

130206

舞蹈編導

6

1



3


3

1

0

17

130204

舞蹈表演

18

2

4


10

4

5

5

1

18

130205

舞蹈學

7


1

2

5

2

1

2

4

19

130304

戲劇影視文學

6

1



6

4

6


3

20

130501

藝術設計學

7

2

1

2

4

2

7


3

21

130101

藝術史論

13

4

2

4

9

6

11

1

6

22

130201

音樂表演

107

15

26

9

74

16

31

38

12

23

130202

音樂學

8

2

3

4

3


6


1

24

130406T

中國畫

5

1

3


3

1

5


1

25

130203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

20

4

7

5

14


8

3

3

三、本科專業設置情況

1. 現設本科專業情況(不含蒙古語授課本科專業)

序號

專業代碼

專業名稱

授予學位

首屆招生時間

是否為當年新增本科專業

學生情況

在校生人數

2023-2024學年招生情況

區內招生人數

區內錄取批次

區外招生人數

區外主要錄取批次

1

120210

文化產業管理

藝術學

201607

361

26

本科二批

41

普通本科批

2

130101

藝術史論

藝術學

201807

266

28

本科二批

33

普通本科批

3

130201

音樂表演

藝術學

201507

617

134

本科提前A批

41

本科提前A批

4

130202

音樂學

藝術學

201507

79

19

本科提前B批

9

本科提前B批

5

130203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

藝術學

201507

51

10

本科提前B批

7

本科提前B批

6

130204

舞蹈表演

藝術學

201507

318

78

本科提前A批

18

本科提前A批

7

130205

舞蹈學

藝術學

201907

79

10

本科提前B批

10

本科提前B批

8

130206

舞蹈編導

藝術學

201507

60

14

本科提前B批

6

本科提前B批

9

130301

表演

藝術學

201507

336

46

本科提前B批

38

本科提前B批

10

130304

戲劇影視文學

藝術學

201707

100

11

本科提前B批

14

本科提前B批

11

130305

廣播電視編導

藝術學

201807

154

49

本科提前B批

14

本科提前B批

12

130309

播音與主持藝術

藝術學

201607

188

36

本科提前B批

15

本科提前B批

13

130310

動畫

藝術學

201607

331

66

本科提前B批

34

本科提前B批

14

130401

美術學

藝術學

201707

80

19

本科提前B批

7

本科提前B批

15

130402

繪畫

藝術學

201607

280

68

本科提前B批

20

本科提前B批

16

130403

雕塑

藝術學

201707

88

10

本科提前B批

5

本科提前B批

17

130405

書法學

藝術學

201907

70

25

本科提前B批



18

130406T

中國畫

藝術學

201707

72

16

本科提前B批

6

本科提前B批

19

130501

藝術設計學

藝術學

201707

95

10

本科提前B批

12

本科提前B批

20

130502

視覺傳達設計

藝術學

201607

231

28

本科提前B批

26

本科提前B批

21

130503

環境設計

藝術學

201707

113

11

本科提前B批

11

本科提前B批

22

130504

產品設計

藝術學

201807

59

8

本科提前B批

8

本科提前B批

23

130505

服裝與服飾設計

藝術學

201607

107

11

本科提前B批

10

本科提前B批

24

130506

公共藝術

藝術學

201807

83

8

本科提前B批

7

本科提前B批

25

130508

數字媒體藝術

藝術學

201807

101

9

本科提前B批

9

本科提前B批

26

130509T

藝術與科技

藝術學

202407

25

14

本科提前B批

11

本科提前B批

27

合計





4344

764


412


2. 現設蒙古語授課本科專業情況

序號

專業代碼

專業名稱

授予學位

首屆招生時間

是否為當年新增本科專業

學生情況

在校生人數

2023-2024學年招生情況

區內招生人數

區內錄取批次

區外招生人數

區外主要錄取批次

1

120210

文化產業管理

藝術學

201607

0

0


0


2

130101

藝術史論

藝術學

201807

0

0


0


3

130201

音樂表演

藝術學

201507

114

0


0


4

130202

音樂學

藝術學

201507

52

13

本科提前B批



5

130203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

藝術學

201507

0

0

本科提前B批



6

130204

舞蹈表演

藝術學

201507

22

0

本科提前B批



7

130205

舞蹈學

藝術學

201907

0

0

本科提前B批



8

130206

舞蹈編導

藝術學

201507

0

0

本科提前B批



9

130301

表演

藝術學

201507

4

1

本科提前B批



10

130304

戲劇影視文學

藝術學

201707

0

0

本科提前B批



11

130305

廣播電視編導

藝術學

201807

0

0

本科提前B批



12

130309

播音與主持藝術

藝術學

201607

0

0

本科提前B批



13

130310

動畫

藝術學

201607

27

12

本科提前B批



14

130401

美術學

藝術學

201707

14

5

本科提前B批



15

130402

繪畫

藝術學

201607

41

16

本科提前B批



16

130403

雕塑

藝術學

201707

13

5

本科提前B批



17

130405

書法學

藝術學

201907

0

0

本科提前B批



18

130406

中國畫

藝術學

201707

11

4

本科提前B批



19

130501

藝術設計學

藝術學

201707

11

4

本科提前B批



20

130502

視覺傳達設計

藝術學

201607

15

4

本科提前B批



21

130503

環境設計

藝術學

201707

12

4

本科提前B批



22

130504

產品設計

藝術學

201807

10

4

本科提前B批



23

130505

服裝與服飾設計

藝術學

201607

14

5

本科提前B批



24

130506

公共藝術

藝術學

201807

10

4

本科提前B批



25

130508

數字媒體藝術

藝術學

201807

11

4

本科提前B批



26

130509T

藝術與科技

藝術學

202407


0

本科提前B批




合計





381

85




四、生師比

1.生師比整體情況

折合在校生數

專任教師數

外聘教師數

臨床教師數

教師總數

生師比

總計

雙師雙能型

具有工程背景

具有行業背景

總計

其中:境外教師

6468.5

483

206

0

4

88

0

0

527

12.27

 

 

2.各專業生師比情況

專業代碼/專業大類

專業名稱

分專業在校本科生數

專任教師數

外聘教師數

臨床教師數

分專業教師總數

專業生師比

1

130301

表演

340

19

8


23

14.78

2

130309

播音與主持藝術

188

9

2


10

18.80

3

130504

產品設計

69

6



6

11.50

4

130403

雕塑

101

6



6

16.83

5

130310

動畫

358

17

4


19

18.84

6

130505

服裝與服飾設計

121

9

1


9.5

12.74

7

130506

公共藝術

93

7



7

13.29

8

130305

廣播電視編導

154

9



9

17.11

9

130503

環境設計

125

6



6

20.83

10

130402

繪畫

321

26



26

12.35

11

130401

美術學

94

9



9

10.44

12

130502

視覺傳達設計

246

12

1


12.5

19.68

13

130405T

書法學

70

5

1


5.5

12.73

14

130508

數字媒體藝術

112

7

1


7.5

14.93

15

120210

文化產業管理

361

12

4


14

25.79

16

130206

舞蹈編導

60

6

7


9.5

6.32

17

130204

舞蹈表演

340

18

6


21

16.19

18

130205

舞蹈學

79

7

5


9.5

8.32

19

130304

戲劇影視文學

100

6



6

16.67

20

130501

藝術設計學

106

7

1


7.5

14.13

21

130101

藝術史論

266

13



13

20.46

22

130201

音樂表演

731

107

31


122.5

5.97

23

130202

音樂學

131

8

2


9

14.56

24

130406T

中國畫

83

5

1


5.5

15.09

25

130203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

51

20

5


22.5

2.27

五、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

折合

在校生數

當年新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萬元)

教學科研儀器

設備總值(萬元)

生均教學科研儀器

設備值(元)

6468.5

1079.68

12364.71

19115.27

六、圖書

折合在校生數

館藏紙質圖書(萬冊)

生均紙質圖書(

電子圖書(冊)

電子期刊(冊)

學位論文

(冊)

音視頻

(小時)

數字資源量

圖書資源總量萬冊

生均圖書

6468.5

52.55

81.24

136805

63983

2139999

2167

2342954

87.58

135.4

七、教學行政用房

全日制在校生

教學行政用房面積(萬平方米)

生均教學行政用房面積(平方米)

實驗室面積

(萬平方米)

生均實驗室面積

(平方米)

實習場所面積(平方米)

生均實習場所面積(平方米)

6193

12.58

20.32

1.33

2.22

15705.65

2.54

八、本科教學日常運行支出

年度

本科生數

教學日常運行支出(萬元)

生均本科教學日常運行支出(元)

2023

4,725.00

1793.18

3795.08

九、本科專項教學經費

年度

序號

項目

經費(萬元)

備注

2023

1

新文科背景下應用型藝術類本科院校高質量發展建設與改革

423.42


2

一流專業建設經費

265.68


3

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與應用型建設專項

44.94


4

提質培育學科建設

48.39


5

版畫藝術創新綜合教學應用和綜合材料繪畫工作室建設項目

40.89


6

數字藝術工作室建設項目

21.52


合計(萬元)

844.84


十、本科實驗、實習經費

年度

本科生數

本科實驗經費(萬元)

生均本科實驗經費(元)

本科實習經費(萬元)

生均本科實習經費(元)

2023

4,725.00

175.91

372.30

130.72

276.65

十一、主講本科課程的教授占教授總數的比例(不含副教授、外聘教授)

1.整體情況

教授總數

教授應授課人數

教授實際授課人數

所占比例(%

66

64

64

96.97

2.分專業情況

序號

專業代碼/專業大類

專業名稱

教授總數

教授應授課人數

教授實際授課人數

所占比例(%)

1

120210

文化產業管理

4

4

4

100

2

130101

藝術史論

4

4

4

100

3

130201

音樂表演

18

18

18

100

4

130202

音樂學

2

2

2

100

5

130203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

4

4

4

100

6

130204

舞蹈表演

3

3

3

100

9

130301

表演

3

3

3

100

10

130304

戲劇影視文學

1

1

1

100

11

130305

廣播電視編導

1

1

1

100

12

130309

播音與主持藝術

2

2

2

100

13

130310

動畫

1

1

1

100

14

130401

美術學

0

0

0

0

15

130402

繪畫

8

8

7

87.50

16

130403

雕塑

0

0

0

0

17

130405T

書法學

0

0

0

0

18

130406T

中國畫

2

2

2

100

19

130501

藝術設計學

3

3

3

100

20

130502

視覺傳達設計

3

3

3

100

21

130503

環境設計

0

0

0

0

22

130504

產品設計

0

0

0

0

23

130505

服裝與服飾設計

1

1

1

100

24

130506

公共藝術

2

2

2

100

25

130508

數字媒體藝術

0

0

0

0

十二、教授講授本科課程占課程總門次的比例

1.整體情況

本科課程總門數

本科課程總門次數

教授講授本科課程門次數

所占比例(%)

1044

4290

432

10.50

2.分專業情況

專業代碼/專業大類

專業名稱

本科課程總門數

本科課程總門次數

教授講授本科課程門次數

所占比例(%)

1

130101

藝術史論

37

57

12

21.05

2

130201

音樂表演

73

1355

207

15.28

3

130202

音樂學

76

424

100

23.58

4

130203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

44

166

35

21.08

5

130204

舞蹈表演

55

127

10

7.87

6

130205

舞蹈學

32

32

2

6.25

7

130206

舞蹈編導

24

24

0

0

8

130301

表演

272

436

61

13.99

9

130304

戲劇影視文學

90

90

5

5.56

10

130305

廣播電視編導

89

89

10

11.24

11

130309

播音與主持藝術

83

83

8

9.64

12

130310

動畫

66

107

1

0.93

13

130401

美術學

59

95

0

0

14

130402

繪畫

162

258

12

4.65

15

130403

雕塑

60

103

0

0

16

130405T

書法學

66

63

0

0

17

130406T

中國畫

60

85

6

7.06

18

130501

藝術設計學

82

82

16

19.51

19

130502

視覺傳達設計

107

108

15

13.89

20

130503

環境設計

82

82

4

4.88

21

130504

產品設計

75

75

5

6.67

22

130505

服裝與服飾設計

101

102

7

6.86

23

130506

公共藝術

86

86

11

12.79

24

130508

數字媒體藝術

36

47

0

0

25

120210

文化產業管理

48

91

14

15.38

十三、實踐教學學分、選修課學分占總學分比例

1.按學科門類情況

序號

學科門類

總學分

實踐教學

公共選修課

專業選修課

學分

所占總學分比例(%)

學分

所占總學分比例(%)

學分

所占總學分比例(%)

1

藝術學

160

81.24

50.54

9.84

6.15

21.36

13.37

2.按專業情況

序號

專業代碼/專業大類

專業名稱

總學分

實踐教學

公共選修課

專業選修課

學分

所占總學分比例(%)

學分

所占總學分比例(%)

學分

所占總學分比例(%)

1

130101

藝術史論

146

54

36.99

10

6.85

26

17.81

2

130201

音樂表演

147

67

45.41

8

5.44

14

9.69

3

130202

音樂學

147

61

41.72

8

5.44

14

9.52

4

130203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

155

77

49.35

8

5.16

17

10.65

5

130204

舞蹈表演

181

107

59.12

12

6.63

16

8.84

6

130205

舞蹈學

161

79

49.07

10

6.21

14

8.70

7

130206

舞蹈編導

161

80

49.69

10

6.21

14

8.70

8

130301

表演

161

97

60.09

10

6.21

19

12.01

9

130304

戲劇影視文學

161

63

39.13

10

6.21

30

18.63

10

130305

廣播電視編導

161

67

41.61

10

6.21

22

13.66

11

130309

播音與主持藝術

161

92

57.14

10

6.21

34

21.12

12

130310

動畫

165

90

54.24

10

6.06

22

13.33

13

130401

美術學

165

93

56.36

10

6.06

16

9.70

14

130402

繪畫

165

97

58.59

10

6.06

16

9.70

15

130403

雕塑

157

82

52.23

10

6.37

31

19.75

16

130405T

書法學

165

99

60.00

10

6.06

16

9.70

17

130406T

中國畫

165

96

58.18

10

6.06

16

9.70

18

130501

藝術設計學

160

74

46.25

10

6.25

18

11.25

19

130502

視覺傳達設計

160

90

56.25

10

6.25

19

11.56

20

130503

環境設計

160

76

47.50

10

6.25

22

13.75

21

130504

產品設計

160

79

49.38

10

6.25

18

11.25

22

130505

服裝與服飾設計

160

78

48.75

10

6.25

30

18.75

23

130506

公共藝術

160

85

53.13

10

6.25

19

11.88

24

130508

數字媒體藝術

165

82

49.70

10

6.06

43

26.06

25

120210

文化產業管理

151

66

43.71

10

6.62

28

18.54

十四、實踐教學及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情況

1.本科校內實驗、實習、實訓場所及設備情況

項目

數量

承擔實驗課程門數

面積(平方米)

設備臺套數

設備值(萬元)

專業實驗室

37

172

6642.76

2283

4183.9

基礎實驗室

11

10

1218.02

568

328.84

實習場所

0

0

0

0

0

實訓場所

50

201

11079.43

490

1841.59

其他

0

0

0

0

0

2.校外實習、實踐、實訓基地

序號

校內專業代碼

面向校內專業

基地名稱

建立時間

是否是創業實習基地

是否是示范性教育實踐基地

當年接納學生總數(人次)

1

13020204

音樂學(教育)

包頭服務管理職業學校

2020

20

2

13020100

音樂表演

包頭服務管理職業學校

2020

5

3

13020115

音樂表演(管弦)

包頭服務管理職業學校

2020

2

4

13020108

音樂表演(民樂)

包頭服務管理職業學校

2020

2

5

13020106

音樂表演(馬頭琴)

包頭服務管理職業學校

2020

1

6

13020204

音樂學(教育)

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星海音樂培訓學校

2018

5

7

13020113

音樂表演(美聲、民聲)

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星海音樂培訓學校

2018

10

8

13020115

音樂表演(管弦)

赤峰交響樂團

2023

3

9

13020113

音樂表演(美聲、民聲)

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一中學

2022

15

10

13020113

音樂表演(美聲、民聲)

賽罕區教育局

2022

10

11

13020204

音樂學(教育)

賽罕區教育局

2023

3

12

13020116

音樂表演(鋼琴、鋼琴伴奏藝術、手風琴)

賽罕區教育局

2023

7

13

13020113

音樂表演(美聲、民聲)

呼和浩特橋華中學

2018

10

14

13020300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

呼和浩特橋華中學

2018

17

15

13020303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作曲)

呼和浩特橋華中學

2018

8

16

13020304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合唱指揮)

呼和浩特橋華中學

2018

3

17

13020301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視唱練耳)

呼和浩特橋華中學

2018

5

18

13020302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音樂工程)

呼和浩特橋華中學

2018

1

19

13020206

音樂學(非遺音樂傳承)

內蒙古藝術劇院

2018

2

20

13020100

音樂表演

內蒙古藝術劇院

2018

40

21

13020113

音樂表演(美聲、民聲)

內蒙古藝術劇院

2018

31

22

13020108

音樂表演(民樂)

內蒙古藝術劇院

2018

5

23

13020115

音樂表演(管弦)

內蒙古藝術劇院

2018

4

24

13020300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

內蒙古藝術劇院

2018

15

25

13020303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作曲)

內蒙古藝術劇院

2018

10

26

13020304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合唱指揮)

內蒙古藝術劇院

2018

2

27

13020301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視唱練耳)

內蒙古藝術劇院

2018

2

28

13020302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音樂工程)

內蒙古藝術劇院

2018

1

29

13020100

音樂表演

內蒙古七狼民族器樂有限公司

2023

50

30

13020106

音樂表演(馬頭琴)

內蒙古七狼民族器樂有限公司

2023

19

31

13020103

音樂表演(長調)

內蒙古七狼民族器樂有限公司

2023

23

32

13020114

音樂表演(四胡)

內蒙古七狼民族器樂有限公司

2023

2

33

13020107

音樂表演(呼麥)

內蒙古七狼民族器樂有限公司

2023

6

34

13020206

音樂學(非遺音樂傳承)

克什克騰旗蒙古族中學

2019

2

35

13020205

音樂學(音樂理論)

克什克騰旗蒙古族中學

2019

2

36

13020100

音樂表演

烏蘭察布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2023

30

37

13020113

音樂表演(美聲、民聲)

烏蘭察布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2023

20

38

13020204

音樂學(教育)

烏蘭察布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2023

20

39

13020115

音樂表演(管弦)

烏蘭察布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2023

10

40

13020108

音樂表演(民樂)

烏蘭察布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2023

10

41

13020115

音樂表演(管弦)

包頭市藝術劇院

2023

10

42

13020113

音樂表演(美聲、民聲)

呼和浩特市藝術高級中學

2022

5

43

13020204

音樂學(教育)

呼和浩特市藝術高級中學

2022

5

44

13020106

音樂表演(馬頭琴)

翁牛特旗蒙古族中學

2018

5

45

13020103

音樂表演(長調)

翁牛特旗蒙古族中學

2018

5

46

13020114

音樂表演(四胡)

翁牛特旗蒙古族中學

2018

5

47

13020106

音樂表演(馬頭琴)

呼和浩特烏蘭牧騎

2023

5

48

13020103

音樂表演(長調)

呼和浩特烏蘭牧騎

2023

5

49

13020113

音樂表演(美聲、民聲)

呼和浩特烏蘭牧騎

2023

5

50

13020113

音樂表演(美聲、民聲)

呼和浩特歌舞劇院

2023

5

51

13020115

音樂表演(管弦)

呼和浩特歌舞劇院

2023

5

52

13020108

音樂表演(民樂)

呼和浩特歌舞劇院

2023

5

53

13020113

音樂表演(美聲、民聲)

鄂爾多斯蒙藝職業高中

2023

5

54

13020115

音樂表演(管弦)

鄂爾多斯蒙藝職業高中

2023

5

55

13020204

音樂學(教育)

鄂爾多斯蒙藝職業高中

2023

5

56

13020115

音樂表演(管弦)

內蒙古愛樂樂團

2023

10

57

13020108

音樂表演(民樂)

內蒙古愛樂樂團

2023

10

58

13020204

音樂學(教育)

瑪卡巴卡藝術之家

2024

10

59

13020116

音樂表演(鋼琴、鋼琴伴奏藝術、手風琴)

瑪卡巴卡藝術之家

2024

10

60

13020400

舞蹈表演

包頭服務管理職業學校

2021

6

61

13020600

舞蹈編導

包頭服務管理職業學校

2021

5

62

13020400

舞蹈表演

內蒙古舞苑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2022

6

63

13020600

舞蹈編導

內蒙古舞苑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2022

3

64

13020500

舞蹈學

呼和浩特市東風路小學

2022

15

65

13020400

舞蹈表演

呼和浩特市歌劇舞劇院有限公司

2018

15

66

13020500

舞蹈學

呼和浩特市文化藝術職業學校(東區)

2022

4

67

13020400

舞蹈表演

呼和浩特市文化藝術職業學校(東區)

2022

7

68

13020600

舞蹈編導

呼和浩特市文化藝術職業學校(東區)

2022

1

69

13020600

舞蹈編導

呼和浩特市烏蘭牧騎

2024

4

70

13020400

舞蹈表演

呼和浩特市烏蘭牧騎

2024

4

71

13020400

舞蹈表演

內蒙古藝術劇院

2018

12

72

13020600

舞蹈編導

內蒙古藝術劇院

2018

2

73

13020400

舞蹈表演

呼和浩特市團結小學

2022

13

74

13020600

舞蹈編導

內蒙古自治區直屬烏蘭牧騎

2018

3

75

13020400

舞蹈表演

內蒙古自治區直屬烏蘭牧騎

2018

11

76

13030900

播音與主持藝術

通遼廣播電視臺

2023

1

77

13030100

表演

新奧文化產業園運營有限公司

2023

14

78

13030900

播音與主持藝術

北大門跨境電商運營有限公司

2023

1

79

13030900

播音與主持藝術

呼和浩特市融媒體中心

2023

9

80

13030100

表演

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投資集團二人臺藝術研究劇院有限公司

2023

4

81

13030100

表演

內蒙古天行健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2023

23

82

13030500

廣播電視編導

內蒙古電影制片廠

2023

3

83

13030900

播音與主持藝術

國能新朔鐵路有限公司新聞中心

2023

1

84

13030900

播音與主持藝術

鄂爾多斯融媒體中心

2023

3

85

13030900

播音與主持藝術

內蒙古萬卷樓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2023

5

86

13050203

視覺傳達設計(舞臺美術)

內蒙古萬卷樓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2023

10

87

13030900

播音與主持藝術

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春蕾第一小學

2023

5

88

13030900

播音與主持藝術

內蒙古云啟辰升傳媒有限公司

2023

3

89

13030900

播音與主持藝術

內蒙古啟迪藝術服務有限公司

2023

1

90

13030900

播音與主持藝術

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小青馬藝術培訓中心有限公司

2023

2

91

13030900

播音與主持藝術

二連浩特市融媒體中心

2023

1

92

13030900

播音與主持藝術

內蒙古日報社

2024

1

93

13040200

繪畫

內蒙古美術館

2019

46

94

13040201

繪畫(油畫)

內蒙古美術館

2019

20

95

13040203

繪畫(版畫)

內蒙古美術館

2019

12

96

13040204

繪畫(水彩畫)

內蒙古美術館

2019

14

97

13040100

美術學

內蒙古美術館

2019

16

98

130405T0

書法學

內蒙古美術館

2019

13

99

130406T0

中國畫

內蒙古美術館

2019

10

100

13040300

雕塑

內蒙古美術館

2019

9

101

13040100

美術學

通遼市福頂窯陶瓷有限公司

2023

1

102

13040201

繪畫(油畫)

通遼市福頂窯陶瓷有限公司

2023

3

103

13040204

繪畫(水彩畫)

通遼市福頂窯陶瓷有限公司

2023

8

104

130406T0

中國畫

榆林鎮中心校

2023

6

105

13040100

美術學

榆林鎮中心校

2023

3

106

13040300

雕塑

榆林鎮中心校

2023

19

107

13040201

繪畫(油畫)

榆林鎮中心校

2023

8

108

130406T0

中國畫

黃合少鎮第一中心校

2023

4

109

13040100

美術學

黃合少鎮第一中心校

2023

2

110

13040201

繪畫(油畫)

黃合少鎮第一中心校

2023

4

111

130405T0

書法學

黃合少鎮第二中心校

2023

8

112

13040203

繪畫(版畫)

賽罕區民航學校

2023

10

113

13040100

美術學

賽罕區民航學校

2023

4

114

130405T0

書法學

賽罕區航天學校

2023

2

115

130405T0

書法學

巴彥鎮中心校

2023

2

116

13040201

繪畫(油畫)

林州市石板巖鎮太行山藝美人家寫生基地

2019

32

117

13040204

繪畫(水彩畫)

林州市石板巖鎮太行山藝美人家寫生基地

2023

19

118

13040201

繪畫(油畫)

達拉特旗恩格民宿服務店

2023

26

119

13040204

繪畫(水彩畫)

達拉特旗恩格民宿服務店

2023

17

120

130406T0

中國畫

江西婺源沱川博學寫生基地

2023

35

121

13040100

美術學

湖南省景森文化創意寫生基地

2023

19

122

13040203

繪畫(版畫)

呼倫貝爾市柴河鎮寫生基地

2023

17

123

13040300

雕塑

山西平遙雙林寺

2023

27

124

13050500

服裝與服飾設計

內蒙古南巴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2022

7

125

13030105

表演(服裝表演)

內蒙古時尚熱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2022

5

126

13050400

產品設計

廣東順德潛龍工業設計有限公司

2020

1

127

13050500

服裝與服飾設計

浙江盛泓服裝科技有限公司

2022

1

128

13030105

表演(服裝表演)

內蒙古柒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2022

3

129

13050600

公共藝術

內蒙古綺瑞思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2023

3

130

13050400

產品設計

內蒙古綺瑞思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2023

4

131

13050100

藝術設計學

內蒙古綺瑞思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2023

7

132

13050200

視覺傳達設計

內蒙古高茂泉文教科技有限公司

2023

7

133

13050300

環境設計

內蒙古高茂泉文教科技有限公司

2023

7

134

13050200

視覺傳達設計

內蒙古昭君博物院

2023

18

135

13050300

環境設計

內蒙古昭君博物院

2023

15

136

13050600

公共藝術

內蒙古磁州窯業有限公司

2023

18

137

13031000

動畫

山西省偏關縣老牛灣黃河漁村寫

2022

53

138

13031000

動畫

內蒙古麟動科技有限公司

2021

26

139

13031000

動畫

內蒙古蘇德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

2022

61

140

13031000

動畫

內蒙古伙伴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2022

18

141

13031000

動畫

內蒙古雍鑫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2023

61

142

13031000

動畫

內蒙古漠尼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2023

61

143

13031000

動畫

內蒙古蒙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2023

31

144

13031000

動畫

內蒙古無界科技有限公司

2023

15

145

13050800

數字媒體藝術

內蒙古蘇德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

2022

33

146

13050800

數字媒體藝術

內蒙古雍鑫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2023

33

147

13050800

數字媒體藝術

內蒙古漠尼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2023

33

148

13031001

動畫(漫畫)

內蒙古新時代經濟發展研究院

2022

20

149

13031001

動畫(漫畫)

內蒙古漠尼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2023

20

150

13031001

動畫(漫畫)

內蒙古蘇德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

2022

20

151

13031001

動畫(漫畫)

山西省偏關縣老牛灣黃河漁村寫

2022

22

152

13031001

動畫(漫畫)

內蒙古安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2023

20

153

13031001

動畫(漫畫)

內蒙古雍鑫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2023

20

154

12021000

文化產業管理

內蒙古張閣雅文化有限公司

2022

17

155

12021000

文化產業管理

內蒙古青山旅游投資有限公司

2022

18

156

13010100

藝術史論

內蒙古文學館

2022

2

157

12021000

文化產業管理

北京新途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2

21

158

13010100

藝術史論

北京新途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2

1

159

12021000

文化產業管理

北京中邦輝杰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2022

20

160

12021000

文化產業管理

舞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2022

17

161

12021000

文化產業管理

內蒙古美術館

2023

87

162

13010100

藝術史論

內蒙古美術館

2023

48

163

12021000

文化產業管理

內蒙古博物院

2023

14

164

13010100

藝術史論

內蒙古博物院

2023

2

165

12021000

文化產業管理

內蒙古絳云會展服務有限公司

2023

1

166

12021000

文化產業管理

內蒙古正大鴻業食品有限公司

2024

110

167

13010100

藝術史論

內蒙古正大鴻業食品有限公司

2024

110

168

130509T0

藝術與科技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古城文化園

2024

25

 

十五、應屆本科生畢業率、學位授予率、初次就業率(不含蒙古語授課專業)

序號

專業代碼/專業大類

專業名稱

預計應屆本科畢業生數

應屆本科畢業生數

應屆本科生畢業率(%)

授予學位人數

學位授予率(%)

應屆畢業生初次就業人數

初次就業率(%)

1

120210

文化產業管理

94

92

97.87%

92

100.00%

70

76.09%

2

130101

藝術史論

38

36

94.74%

36

100.00%

27

75.00%

3

130201

音樂表演

138

124

89.86%

124

100.00%

69

55.65%

4

130202

音樂學

18

18

100.00%

18

100.00%

8

44.44%

5

130203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

16

16

100.00%

16

100.00%

16

100.00%

6

130204

舞蹈表演

75

75

100.00%

75

100.00%

70

93.33%

7

130205

舞蹈學

19

19

100.00%

19

100.00%

17

89.47%

8

130206

舞蹈編導

24

24

100.00%

24

100.00%

20

83.33%

9

130301

表演

76

74

97.37%

74

100.00%

64

86.49%

10

130304

戲劇影視文學

0

0

0

0

0

0

0

11

130305

廣播電視

編導

46

45

97.83%

45

100.00%

38

84.44%

12

130309

播音與主持藝術

65

63

96.92%

63

100.00%

58

92.06%

13

130310

動畫

92

87

94.57%

87

100.00%

59

67.82%

14

130401

美術學

21

20

95.24%

20

100.00%

18

90.00%

15

130402

繪畫

63

63

100.00%

63

100.00%

44

69.84%

16

130403

雕塑

22

22

100.00%

22

100.00%

15

68.18%

17

130405

書法學

22

22

100.00%

22

100.00%

14

63.64%

18

130406

中國畫

18

18

100.00%

18

100.00%

13

72.22%

19

130501

藝術設

計學

20

20

100.00%

20

100.00%

17

85.00%

20

130502

視覺傳達設計

56

54

96.43%

54

100.00%

42

77.78%

21

130503

環境設計

23

23

100.00%

23

100.00%

16

69.57%

22

130504

產品設計

21

21

100.00%

21

100.00%

15

71.43%

23

130505

服裝與服飾設計

26

24

92.31%

24

100.00%

18

75.00%

24

130506

公共藝術

20

19

95.00%

19

100.00%

17

89.47%

25

130508

數字媒體藝術

28

28

100.00%

28

100.00%

25

89.29%

學??傮w情況

1041

1007

96.73%

1007

100%

770

76.46%

十六、蒙古語授課專業應屆本科生畢業率、學位授予率、就業率

序號

專業代碼/專業大類

專業名稱

預計應屆本科畢業生數

應屆本科畢業生數

應屆本科生畢業率(%)

授予學位人數

學位授予率(%)

應屆畢業生初次就業人數

初次就業率(%)

1

120210

文化產業

管理

0

0

0

0

0

0

0

2

130101

藝術史論

0

0

0

0

0

0

0

3

130201

音樂表演

42

35

83.33%

34

97.14%

27

77.14%

4

130202

音樂學

20

20

100.00%

19

95%

15

75.00%

5

130203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

0

0

0

0

0

0

0

6

130204

舞蹈表演

9

8

88.89%

7

87.5%

7

100%

7

130205

舞蹈學

0

0

0

0

0

0

0

8

130206

舞蹈編導

0

0

0

0

0

0

0

9

130301

表演

6

6

100.00%

6

100.00%

4

66.67%

10

130304

戲劇影視

文學

0

0

0

0

0

0

0

11

130305

廣播電視

編導

0

0

0

0

0

0

0

12

130309

播音與主持藝術

0

0

0

0

0

0

0

13

130310

動畫

12

12

100.00%

12

100.00%

7

58.33%

14

130401

美術學

6

5

83.33%

5

100.00%

3

60.00%

15

130402

繪畫

17

17

100.00%

17

100.00%

12

70.59%

16

130403

雕塑

7

7

100.00%

7

100.00%

4

57.14%

17

130405

書法學

0

0

0

0

0

0

0

18

130406

中國畫

6

6

100.00%

6

100.00%

3

50.00%

19

130501

藝術設計學

7

7

100.00%

6

85.71%

3

42.56%

20

130502

視覺傳達

設計

7

6

85.71%

6

100.00%

5

83.33%

21

130503

環境設計

5

5

100.00%

5

100.00%

4

80.00%

22

130504

產品設計

5

4

80.00%

4

100.00%

4

100.00%

23

130505

服裝與服飾設計

6

5

83.33%

4

80%

3

60.00%

24

130506

公共藝術

5

5

100.00%

5

100.00%

0

0

25

130508

數字媒體

藝術

4

4

100.00%

4

100.00%

2

50.00%

學校總體情況

164

152

92.68%

147

96.71%

103

70.07%

十七、體質測試達標率

專業代碼/專業大類

專業名稱

參與體質測試人數

其中:近一屆畢業生參與體質測試人數

測試合格人數

其中:近一屆畢業生測試合格人數

體質測試達標率

13020400

舞蹈表演

320

86

318

86

99.38%

13020500

舞蹈學

78

19

78

19

100.00%

13020600

舞蹈編導

61

22

61

22

100.00%

13020100

音樂表演

667

172

530

164

79.46%

13020200

音樂學

116

38

106

38

91.38%

13020300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

46

15

37

15

80.43%

13030900

播音與主持藝術

192

63

179

63

93.23%

13030100

表演

307

82

281

80

91.53%

13030500

廣播電視編導

123

48

104

48

84.55%

13030400

戲劇影視文學

66

0

59

0

89.39%

13040300

雕塑

102

28

82

28

80.39%

13050500

服裝與服飾設計

112

31

101

31

90.18%

13050600

公共藝術

91

26

75

26

82.42%

13050300

環境設計

116

30

105

30

90.52%

13050100

藝術設計學

95

25

84

25

88.42%

13050200

視覺傳達設計

241

63

196

63

81.33%

13050400

產品設計

66

27

59

26

89.39%

12021000

文化產業管理

366

93

332

91

90.71%

13010100

藝術史論

223

38

194

36

87.00%

13031000

動畫

320

99

231

99

72.19%

13050800

數字媒體藝術

116

31

98

31

84.48%

13040200

繪畫

278

82

256

82

92.09%

130406T0

中國畫

75

23

67

23

89.33%

13040100

美術學

84

27

70

25

83.33%

130405T0

書法學

62

20

59

20

95.16%

學??傮w情況

4323

1188

3762

1171

87.02%

 

十八、應屆本科畢業生大學四、六級英語通過率

 

四級通過率(%)

六級通過率(%)

2023——2024

1.47%

0.43%

 

十九、學生學習滿意度(調查方法與結果視本校此項工作基礎酌情公布)

二十、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調查方法與結果、視本校此項工作基礎酌情公布)

二十一、其他與本科教學質量相關數據

注:質量報告中涉及的財務數據(如經費、工資)時間節點均為20201231日;教學數據(學生、教師、專業、課程等)按學年計算,為2020-2021學年。數據的計算方法參照《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巨k學條件指標(試行)〉的通知》(教發2004〕2號)及《中國教育監測與評價統計指標體系(2020年版)》(教發20206號)文件。


附件2

內蒙古藝術學院辦學定位概況表

 

辦學定位

發展目標定位

建設國內有特色、國際有影響的高水平應用型藝術院校。

學科專業定位

以藝術學為主體,以音樂與舞蹈學、美術學、設計學、戲劇與影視學、藝術學理論為基點,形成以內蒙古地區民族藝術為代表的特色專業布局。

服務面向定位

扎根內蒙古,面向全國,服務基層。

本科人才培養

目標定位

培養品德優良、技藝精湛、能力突出的應用型藝術人才。

 

 

 

 

 

附件3

       內蒙古藝術    大學(學院)質量工程項目匯總表

 

項目類型

自治區級(省部級)

國家級

總數

2023-2024年新增數

總數

2023-2024年新增數

教學團隊

6




教學名師獎

6




教壇新秀獎

7




一流專業建設點

6


7


獲獎教材

0


0


線下一流課程

6


1


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

4


2


社會實踐一流課程

2


1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虛擬仿真實驗項目)

4




線上一流課程在線開放課程

1




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

1


2


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





其他(如有,請注明項目類別名稱)





 

 

 

 

 

 

 

 

 

 

附件4

內蒙古藝術大學(學院)學科建設情況匯總表

分類

項目

數量

項目

數量

總數

2023-2024學年新增

總數

2023-2024學年新增

教師隊伍

兩院院士

0

0

長江學者、國家杰青

0

0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0

0

國家級優秀教師

0

0

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千人計劃”人選

0

0

草原英才”工程人選

9

0

五一勞動獎章

國家

1

0

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

一層次

4

1

自治區

0

0

二層次

7

2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者

1

0

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3

0

“草原英才”工程產業創新人才團隊

4

0

內蒙古杰出人才獎

0

0

教育部創新團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






科學研究(近三年)

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

一等獎

0

0

省級自然科學獎、技科技進步獎、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政府獎

一等獎

0

0

二等獎

0

0

二等獎

0

0

專利(著作權)授權數

11

0

科研成果轉化數

83

43

出版專著數

57

32

主編教材數

7

4

學科情況

國家一流學科數

0

0

自治區一流建設學科數

1

0

國家重點實驗室數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數

2

0

博士授權學科

一級

0

0

碩士授權學科

一級

1

0

二級A(已有一級學科所包含的二級學科)

0

0

二級A(已有一級學科所包含的二級學科)

0

0

二級B(不含已有一級學科所包含的二級學科)

0

0

二級B(不含已有一級學科所包含的二級學科)

0

0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

0

0

博士后流動站

0

0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數

4

0




對外交流

境外交流學習或聯合培養國家(地區)數

1

0

境外交流學習或聯合培養學校(機構)數

1

0

近三年全日制境外交流學習或聯合培養的人數(一個學期及以上)

21

12

近三年接收境外本科學生人數(一個學期及以上)

0

0

 

注:凡標注“近三年”的項目,統計時間為20211120231231日。請直接填寫具體數字,不用填寫計量單位。

 


微信公眾平臺
版權所有 內蒙古藝術學院 地址: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新華大街101號 備案號:蒙ICP備17004919號-1 瀏覽總量 本月瀏覽總量 今日瀏覽總量
欧美激情_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