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校區 | 云谷校區 |
歷史沿革
內蒙古藝術學院坐落于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是區內唯一的綜合性普通高等藝術院校,前身是創建于1957年的內蒙古藝術學校,1987年成立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2015年獨立設置為內蒙古藝術學院。學校于1994年開展本科生教育,2004年開展研究生教育,2019年被確認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21年被列入自治區“十四五”時期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高校,2023年入選自治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學校秉承“德高藝美,智圓行方”校訓,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根本目標,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教育事業,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文明校園”和“第八批全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
教學單位及學科專業課程建設
學校建有新華、云谷兩個校區,占地面積756.35畝?,F有在校生6193人,其中本科生4725人,研究生551人。學校設有音樂學院、舞蹈學院、戲劇影視學院、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新媒體學院、文化藝術管理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藝術與科技學院、研究生院(學科建設辦公室、北疆藝術人才培訓中心)、馬克思主義學院、通識教育學院和附屬中等藝術學校等13個教學單位。學科設置以藝術學門類為主,有藝術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音樂、舞蹈、戲劇與影視、美術與書法、設計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音樂與舞蹈學科獲批自治區第二輪一流建設學科,藝術學、美術與書法、設計獲批自治區提質培育學科。在第五輪學科評估和全國專業學位水平評估中,音樂與舞蹈學科和舞蹈專業學位領域的排位進入全國前40%。學校現有26個本科專業,有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個自治區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有4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7門自治區級一流本科課程,有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6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和1門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有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8門自治區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8門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上線課程,是中西部慕課聯盟成員單位。學校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自治區級教學成果一等獎5項、二等獎4項,建有自治區級課程思政示范中心1個,獲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國家級銅獎4項,自治區級金獎5項、銀獎7項、銅獎7項。
教職工隊伍建設
學?,F有教職工763人,專任教師490人,其中高級職稱226人、博士51人,聘有國內外客座教授、兼職教授50余人。學校共有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全國教材建設先進個人1人,有自治區突出貢獻專家4人、自治區文學藝術突出貢獻獎獲得者1人、自治區“草原英才”培養人選7人、自治區“草原英才”創新團隊帶頭人2人、自治區“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創新創業人才一層次2人、自治區新時代專業技術人才一層次人選1人和二層次人選2人、自治區“興蒙工程”五類人才2人和六類人才5人,有自治區教學名師4人、教壇新秀7人,有自治區級優秀教學團隊5個、課程思政教學團隊1個、高層次研究團隊3個、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2個。
科研創演成果
學校有國家部委科研平臺4個、自治區科研平臺11個,有國家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蒙古族傳統音樂)和自治區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內蒙古民族民間舞蹈)各1個。2015年至今,學校獲批國家社科基金7項、經費123萬元,獲批國家部委項目8項、經費75萬元,獲批自治區科研項目263項、經費560萬元,獲得自治區及以上級別科研獎勵15項,出版各類著作68部。《內蒙古藝術學院學報》獲評“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入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2022年)》擴展等級。
2015年至今,學校獲批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27項、經費1725萬元。2020年以來,師生在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全國美術作品展、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中國校園戲劇節、“桃李杯”全國青少年舞蹈教育教學成果展示活動等國家級重要展演賽事中獲獎84項,在中國音樂“金鐘獎”(內蒙古賽區)、華北五省區舞蹈比賽等自治區級重要展演賽事中獲獎284項,獲自治區“薩日納”獎21項、“五個一工程”獎6項。舞劇《草原英雄小姐妹》榮獲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第十六屆“文華大獎”、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圓夢獎“最佳劇目獎”“最佳導演獎”,水彩畫《遠方》榮獲第三屆“中國美術獎”金獎,話劇《戰士·戰馬》榮獲第八屆中國校園戲劇節最高獎項“優秀劇目獎”。北疆之花藝術團—安達組合受邀參演2024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百花迎春—中國文學藝術界2024春節大聯歡”和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開幕式。
對外交流成果
2015年以來,學校與呼和浩特市、興安盟等40余家地方政府和企業,與中央音樂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南京藝術學院、北京舞蹈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等14所高校,與俄羅斯、蒙古國、韓國、美國等國家及我國港澳臺地區20多所院校及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或建立合作關系,在人才培養、學術交流、藝術展演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學校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新發展格局,作為成員單位參與“‘一帶一路’音樂教育聯盟”“中國—東盟藝術高校聯盟”和“中俄藝術高校聯盟”。
人才培養成果
學校的人才培養以服務自治區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文化繁榮為目標,眾多畢業生已成為區內外文藝界的領軍人物和骨干力量,作曲家阿拉騰奧勒,歌唱家拉蘇榮、德德瑪、騰格爾,民樂演奏家李鎮,指揮家婭倫格日勒,作曲家兼音樂制作人三寶,舞蹈家及舞蹈教育家敖德木勒、敖登格日勒、康紹輝、趙林平、張永勝、姜鐵紅,表演藝術家薩仁高娃、丁勇岱,著名影視導演康洪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播音員納森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未來發展
沐浴著黨的陽光雨露,內蒙古藝術學院始終砥礪奮進、逐夢前行,成長為扎根內蒙古、面向全國、服務基層的“民族藝術人才的搖籃”。新時代,新征程,學校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不移完成好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兩件大事,全力當好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隊,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域的主陣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大熔爐,藝術人才和藝術家成長的搖籃,文化大區、文化強區建設的生力軍,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的加油站和孵化器,扎根祖國北疆大地,聚力建設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高水平應用型藝術院校,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文化繁榮、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設教育強國和文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數據統計時間截止到2024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