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公益金資助——中國福利彩票和中國體育彩票、國家藝術基金資助 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 《蒙古族馬頭琴音樂傳承與編創人才培訓》招生簡章
一、項目實施背景及特點
為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助力內蒙古北疆文化建設,傳承中華“非遺”優秀文化精髓,促進蒙古族馬頭琴藝術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造馬頭琴音樂藝術學科體系、學術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推動馬頭琴音樂藝術發展。
該項目整合國內外著名馬頭琴藝術家、音樂教育家、作曲家、音樂理論家及知名學者等優秀師資力量,面向全國招收蒙古族馬頭琴音樂傳承與編創人才,旨在將馬頭琴音樂理論方面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轉化為傳承實踐、表演實踐、教學實踐、創作實踐,培養和推出一批具有高價值、高質量的馬頭琴編創人才,使國內馬頭琴藝術的傳承與編創更上一個臺階。
二、培訓項目簡介
(一)項目主體簡介
內蒙古藝術學院音樂學科始于1957年的中專教育,1987年開展專科教育,1994年開展本科教育,2006年獲得音樂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對應調整為音樂與舞蹈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14年獲得藝術碩士(音樂領域)專業學位授予權。經過60多年的建設,已發展成為積淀厚重、特色鮮明的內蒙古音樂藝術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
音樂學科設置音樂學院和非遺學院,現有本科生894名、碩士研究生232名。專任教師119名,其中正高級職稱27名、副高級職稱30名;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7名,碩士學位教師79名;博士生導師5名,碩士生導師34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國家、自治區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自治區優秀教師、教壇新秀,自治區“草原英才”,新世紀“32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第二層次,自治區教育廳青年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骨干,“西部之光”人才計劃工程等24人次。
學科有音樂表演、音樂學、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3個本科專業,承擔自治區“一流建設學科”音樂與舞蹈學中音樂學建設任務,培養藝術學(中國當代音樂研究方向、北方少數民族音樂研究方向)碩士研究生,有音樂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有力支撐和推動著本科專業建設和發展。
“基于民族音樂‘非遺’傳承的音樂表演特色專業建設”曾獲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基本樂科‘三分兩合’教學模式與特色教材建設”曾獲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級教學成果一等獎?!耙魳放c舞蹈學”2021年、2022年獲批自治區一流提質培育學科建設項目,2023年獲批自治區一流建設學科。音樂表演專業2020年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音樂學專業、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分別于2020年、2021年獲批自治區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懊晒抛彘L調藝術”“蒙古族呼麥藝術”獲批2018高教出版社“愛課程網”在線課程,“視唱練耳”獲批2021自治區級一流本科線下課程,“曲式與作曲分析”獲批2019年自治區級一流本科在線課程、2022年度教育部首批智慧樹線上平臺課程,“民族音樂組合實踐”獲批2022年度國家級一流本科社會實踐課程。近年來,我院音樂學科獲批國家藝術基金藝術人才培養項目和青年藝術創作人才培養資助項目共計11項。
2011年開始加強特色專業建設,探索蒙古族音樂傳承班創新模式,至今開設了科爾沁民歌傳承班、阿拉善民歌傳承班、潮爾琴傳承班、錫林郭勒民歌傳承班、鄂爾多斯民歌傳承班、呼倫貝爾民歌傳承班、烏力格爾傳承班、雅托噶傳承班等。2016年組建“烏蘭牧騎班”等民族音樂組合實踐團隊,與當前烏蘭牧騎人才培養工作相結合,探索教學實踐團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學科建設加強教學、科研、創作、展演一體化發展理念。近年來,教師獲批國家級、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三十余項,出版學術專著六十多部,作品專集二十多盤,編寫各類教材十余種,撰寫并發表學術論文一千余篇,創作作品數百首。成功舉辦“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十九屆年會”“第三屆全國旋律學研討會”“中國呼麥暨蒙古族多聲音樂研討會”“全球視野下草原音樂的傳承創新與交流傳播”“音樂與認同——民族音樂學與人類學的跨學科對話”“21世紀草原樂派建設暨草原風格音樂創作研討會”等大型學術研討會;開創實施“天籟草原——內蒙古藝術學院音樂節”等品牌活動。建設了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北方草原音樂文化研究與傳承基地、中國--中東歐國家民族文化藝術傳承與交流中心、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等學術平臺,建立實踐教學基地18個。擁有安達組合、青年交響樂團、百靈合唱團、青年馬頭琴樂團等20個藝術實踐團隊,創演作品經常在各大傳播媒體中亮相。近兩年,音樂學科教師在“意大利第24屆Alcamo國際聲樂比賽”“匈牙利12屆Simandy國際聲樂比賽”“捷克第55屆德沃夏克國際聲樂比賽”“第27屆奧地利勃拉姆斯國際音樂大賽”中獲獎,學生在“國際手風琴藝術節”“神州唱響”“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香港國際小提琴比賽”“敦煌杯”中國民族器樂大賽、“國際弦樂公開賽”等不同賽事中獲得各類級別的獎項40余項。
學科建設堅持以“彰顯特色、強化優勢、多元互動、和諧發展”為理念,力爭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全面發展,建設一流學術隊伍、培養一流專業人才、產出一流成果,服務于自治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建設需求,助力自治區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
(二)國家藝術基金簡介
經國務院批準,國家藝術基金(英文名稱為China National Arts Fund, 英文縮寫為CNAF)于2013年12月正式成立,旨在繁榮藝術創作,培養藝術人才,打造和推廣精品力作,推進藝術事業健康發展的公益性基金。國家藝術基金的資金,主要來自中央財政撥款,同時依法接受國內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捐贈。國家藝術基金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尊重藝術規律,鼓勵探索與創新,倡導誠信與包容,堅持“面向社會、公開透明、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的工作原則。
三、培訓安排
?。ㄒ唬┡嘤枙r間
根據《國家藝術基金申報指南》和《項目申報協議書》的相關規定,培訓周期定為2024年5月19日至2024年8月16日,培訓總時長共90天,其中,集中授課40天。
具體培訓安排為:
1. 2024年5月19日舉行開班儀式
2. 2024年5月19日—2024年6月27日(集中授課、音樂會);
3. 2024年6月17日—2024 年6月19日(采風、調研);
4. 2024年6月28日— 2024年8月16日(自主研修、編創);
?。ǘ╉椖繉嵤┑攸c
1. 集中授課地點: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新區云谷金街F1座“云谷藝術培訓中心”。
2. 項目交流、采風、創作等藝術實踐地點為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鄂爾多斯等地區。
?。ㄈ┱n程設置
本次項目共邀請蒙古國國立文化藝術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內蒙古藝術學院、內蒙古藝術劇院、內蒙古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等30余位教授、專家學者、演奏家、作曲家組成了一個創作與演奏相結合的綜合性創演教學團隊。
課程設置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目的在于提高青年馬頭琴藝術人才的創作能力、演奏能力、研究能力和協作能力。
課程內容包含:思政與人文課程、馬頭琴演奏理論與實踐、音樂創作理論與實踐、馬頭琴音樂傳承與發展專題、傳統音樂現代編創、馬頭琴合作訓練、馬頭琴教學工作坊等。
?。ㄋ模┏煽冊u定
成績評定主要針對學員課業完成的質量進行打分,具體標準(以百分計):出勤占20%;階段性實踐與創作(音樂編創與作品音樂會)占30%,理論專題講座10%,合作訓練10%,工作坊10%,結項作品20%。經評定、考核合格后,由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頒發結業證書。
?。ㄎ澹熧Y力量
1. 項目負責人:
薩切榮貴,蒙古族,馬頭琴演奏家,副教授,在讀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F任內蒙古藝術學院非遺學院馬頭琴系系主任,內蒙古藝術學院青年馬頭琴樂團團長,中國音樂家協會民族弓弦樂學會理事,北京樂器學會馬頭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內蒙古潮爾協會副會長,中國馬頭琴學會理事,蒙古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內蒙古音樂家協會會員。
其馬頭琴演奏技藝精湛,音樂修養全面,舞臺經驗豐富,風格鮮明而富有個性。曾獲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獎”“CCTV民族器樂電視大賽”等國際級、國家級、自治區級專業獎項。多次赴美國、日本、俄羅斯、法國、德國、比利時、摩納哥、丹麥、瑞典、蒙古國、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訪問交流演出。近年來帶領內蒙古藝術學院青年馬頭琴樂團赴國家大劇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國戲曲學院、中央民族大學、上海音樂學院、同濟大學、南京藝術學院、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山東藝術學院等高校學術交流巡演。出版馬頭琴教材《馬頭琴獨奏曲選集》,《琴聲里的草原》潮爾民族樂團重奏合奏專輯,世界非遺藝術特別專輯《草原天籟》蒙古族“呼麥、馬頭琴、長調”音樂專輯,《草原天籟》內蒙古青年馬頭琴樂團CD、DVD音樂專輯,2019年主持國家藝術基金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蒙古族馬頭琴音樂傳承與教育人才培養”,同年主持國家藝術基金舞臺藝術表演人才資助項目“天籟之音-薩切榮貴馬頭琴協奏曲音樂會”等項目。
2.項目聯絡人:劉玥、郭利華、黃塔娜
3.部分授課專家教師
(六)培訓成果展示
1.舉辦2場培訓學員階段性匯報音樂會;
2.舉辦1場馬頭琴作品結業音樂會;
3.學員培訓總結,撰寫一篇學習心得(不少于2000字)。
?。ㄆ撸W員管理
為提高培訓的實效性,學員入選后,將針對每位學員實施跟蹤管理、階段檢查與結業評價。在培訓中學員發生下列任一情況,取消其培養計劃:
1.嚴重違反國家法律和培訓有關的規章制度的;
2.在學習中給培訓造成不良影響和重大經濟損失的;
3.在學習、創作實踐中,弄虛作假或剽竊他人成果的;
4.出勤率低于培訓周期90%的。
四、培訓對象
(一)培訓對象遴選
本培訓項目面向全國招生,通過競爭擇優入選學員 50 名。入選學員的年齡原則上為45歲以下,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行端正、業務精湛,并在本行業取得一定成就的青年藝術人才。同時,必須具備以下條件其中之一:
(1)在本行業具有一定影響力,志在深入研究馬頭琴音樂編創的專業人士,獲得省級以上獎項或承擔省級以上研究課題且成果較為突出的;
(2)取得本專業副高級(含副高級)以上職稱的;
(3)取得與本專業相關碩士研究生學歷或連續從事本行業工作滿10年以上,且有較大發展潛力的;
招生范圍:全國各省市自治區藝術院校教師、中小學教師、文藝團體演員、自由音樂人,以及從事馬頭琴演奏、傳承、創作、編創、研究等相關人員。
五、報名事項
?。ㄒ唬﹫竺牧咸峤唤刂箷r間:2024年5月6日
?。ǘ﹫竺绞?/span>
1.請登錄內蒙古藝術學院官方網站頁面(http://www.banzhu02.com/)或內蒙古藝術學院微信公眾號下載《2024年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蒙古族馬頭琴音樂傳承與編創人才培訓”報名表》,按照要求填寫。
2.馬頭琴專業報名者須提供一個5-10分鐘的個人馬頭琴演奏視頻或提供個人創作(創編)作品樂譜或個人制作音視頻作品2-3首(部),同時附一份個人成果簡歷。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報名者需提供個人創作(創編)作品樂譜或個人制作音視頻作品2-3首(部),同時附一份個人成果簡歷。請將以上兩份資料發送至指定郵箱咨詢及材料報送郵箱:17704713339@163.com,郵件主題標注“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申報材料--xxx學員”。
3.錄取方式:項目組將聘請有關專家根據報名材料擇優錄取,并發放錄取通知書。
?。ㄈ﹫蟮椒绞?/span>
報到時間: 2024年5月18日(早8:00-晚20:00)
報到地點: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新區云谷金街F1座1樓大廳,乘車路線:
呼和浩特火車站:乘地鐵(2號線)阿爾山路方向,到喇嘛營地鐵站下,B口出,步行220米,在公安局城南分局公交站乘101/119路(14站)公交至云計算數據中心公交站,步行942米到達云谷金街-F1座。
呼和浩特東火車站:乘坐公交101路(27站)至云計算數據中心公交站,步行942米到達云谷金街-F1座。
呼和浩特白塔機場:乘地鐵(1號線)伊利健康谷方向,到呼和浩特東地鐵站下,G口出,步行565米,在火車東客站公交站乘101路(32站)公交至云計算數據中心公交站,步行942米到達云谷金街-F1座。
六、其他有關要求和注意事項
?。ㄒ唬┡嘤栙M用
本項目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參加培訓學員在培訓期間的往返交通費、培訓期間的食宿、學習費用均由項目主體承擔。關于交通費報銷請參見附件《學員往返交通費報銷說明》。
?。ǘ┞撓捣绞?/span>
報名工作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黃塔娜 電話:17704713339
康 佳 電話:13804716153
單位:內蒙古藝術學院藝術創作與實踐中心
內蒙古藝術學院音樂學院
內蒙古藝術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學院
電話: 0471-4924282
地址: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新華東街內蒙古藝術學院藝術音樂學院
郵編:010010